觀點投書:obike是否「喔~掰掰」?

2017-07-13 06:20

? 人氣

無樁共享單車oBike,不同於YouBike,標榜隨租隨停。(呂紹煒攝)

無樁共享單車oBike,不同於YouBike,標榜隨租隨停。(呂紹煒攝)

近日台北街頭充斥著一輛一輛的obike,它與Youbike不同,因為只要家門口有它,馬上就可以騎乘,省去走到Youbike站的路途。前幾日一試,發現不但價格便宜,而且還不用走老遠到Youbike站,老實說,挺方便的。不過,它沒有變速,騎起來沒有Youbike好騎,倒也是缺點。這裡,不是在跟大家推銷它,而是要跟大家一起討論共享經濟製造的問題。商品的茁壯往往是市場的支持,obike愈設愈多,就代表有為數眾多的民眾買單,但數量變多,就會出現雜亂無章到處違停的窘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交通部民國105年統計,台北市15歲以上民眾外出約有6.2%的人會使用自行車,而台北市民政局105年的資料顯示,15歲以上的人口約有232萬人。因此,整個台北市約有14.2萬的自行車人口。而台北市交通局在民國102年的統計(網路上找得到的最新資料,網頁久未更新),全市的腳踏車停車位僅2萬初頭(20692個位子)。換句話說,每7位市民來搶1個自行車停車位。自行車停車位根本不夠,自然會與機車、行人、甚至汽車爭奪空間。

 

今天obike的亂象,不能全將責任歸咎在業者,公共基礎設施的不足,才是癥結。台灣甚至整個世界近幾年來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當共享經濟興起,許多事物為過去所未見,包含之前爭議極大的uber、airbnb等等。但面臨這些新創事業,政府如果只知道一昧的禁止,甚至逼迫其退出,不啻是打擊新創在台灣的發展。台灣是個擁有創造力與彈性的地方,當政府不斷聲稱扶植支持新創的同時,法令卻落後陳舊迂腐不前,反而箝制了新創的生命力。共享經濟是新生的事物,必然會帶來新的問題,那就需要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來解決。

解決方法,除了基本的增設自行車位之外,為避免沒有公德心的民眾隨意停放,也可仿效大陸目前發展出的電子圍欄管理技術,也就是共享自行車上鎖時需要把手機藍牙打開,只要自行車沒有停在合規的區域就無法上鎖,用此來規範自行車停放的區域,而不會隨意棄置。面對新的事物,我們要有新的思維,民間商品有創新,政府管理更要有創意。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