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根觀點:風雲劇變中滄海之一栗—老兵劉錫輝史詩般的人生

2020-08-23 07:00

? 人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認為,以誠意謀求兩岸的和諧共存,追求台海的永續和平,才是紀念「古寧頭戰役」最重要的意義。(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古寧頭戰役讓風雨飄搖中的國民黨政權轉危為安。(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金門恩主公背後的無償兵工

戰後第十二兵團接掌金門防務,胡璉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戰前金門約有民眾三萬七千餘人,戰後湧進十萬大軍,佔用民房徵用農地,軍民之間矛盾尖銳。之後胡璉以無償的兵工為金門造林、挖水塘築水庫、修築道路;著令各部隊利用構築掩體「剩餘的」鋼筋水泥興建完成多所小學。並創辦籌建金門中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門原無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胡璉下令軍車遇民眾招手即停,讓民眾搭便車甚至專送回家,免費出借省主席座車充當結婚禮車。另據劉錫輝撰文所述,兵團從江西劫持而來用以載運他們這些抓丁的數輛「興華客運」客車,戰後行駛於金門新修築的中央公路上充當公共汽車,連車箱兩側的標誌都沒改變。

我的老母親與劉錫輝同庚,她說:「國軍來金門之前,從沒見過白米,一般民眾三餐都是以地瓜為主食。」為解決軍民的糧食問題,胡璉鼓勵民眾種高梁*,將防區向台灣買酒的錢改買大米,跟民眾兌換高梁用以釀製高梁酒。胡璉創辦的金門酒廠,現在已成為金門地方建設和縣民福利最重要的財源,每年還向中央溢注數十億元稅收。(*為鼓勵種高梁,胡璉規定荒地課荒地稅,這荒地稅一直到1987年我擔任金門縣政府建設科長時才建議伍桂林縣長廢除)

胡璉兩度主政金門十年期間,幾乎奠定了所有金門現代化的基礎。此外,十萬大軍的副食品和其他生活所需,都必須在金門採購消費,民眾生活因此大幅改善,被徵用以興建營房碉堡,原來只能種地瓜的農地,大家也就不太計較了。胡璉真心建設金門,深得民心,因此被金門人譽為是繼唐代陳淵之後,金門的第二位恩主公,其來有自!

對此,劉錫輝跟筆者訴說:他們像乞丐一樣被趕赴戰場,沒有成為太武山麓下「英靈」的倖存者,戰後除了戰鬥訓練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工,所謂「無償的兵工」就是他們這些「奴工」。他們從何而來,為何而來,有誰過問?金門島當地人在享受建設成果之餘,稱胡璉為「恩主公」,可曾想到過他們?他與金門人身處不同立場,感慨萬千!

不為賢者諱,劉錫輝功在國家,盼能還他公道

劉錫輝一直到1952年考取陸軍官校第二十五期後才離開金門,他後來以全期總成績第一名畢業,初任少尉軍官。1958年,以砲兵中尉連附一職參加八二三砲戰。砲戰期間,劉錫輝所在的陣地遭共軍集中砲擊,其中一發擊中指揮所門口走道,在漆黑中伴隨轟然一聲巨響,破碎的彈片飛進所內,混合煙硝的血腥味撲鼻而來,在指揮所內與劉錫輝並肩而坐的副連長董玉玲上尉當場殉職,一息尚存的他幸被搶救回來。

1961年起,劉錫輝棄武從文,就讀成功大學機械系及研究所,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69年起任職中科院,1972年被選派赴美國聖母大學深造,再獲航空工程碩士,回國後返回中科院參與天弓飛彈、雄風飛彈及天劍飛彈研發工作,負責飛彈系統模擬,成功突破技術瓶頸,獲頒雲麾勳章。

戰爭殘酷無情,歷來治史者都只論及王侯將相的豐功偉業,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黎民百姓被挾迫上戰場,或為王師?或為流寇?完全不是自己所能決擇,國共內戰也是這樣,這是上一世紀國共兩黨無數老兵的遭遇。像劉錫輝這樣背負國軍「殺父之仇」枷鎖,又沒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尤其令人掬淚!

劉錫輝退休以後,以耄耋之年,為其父劉展文先生當年的冤死陳情,無論馬英九或蔡英文政府都沒還給他應有的正義,惟一讓他稍為釋懷的是,胡璉的孫子胡敏越牧師代表祖父胡璉向他道歉,並求神恩典賜福劉家後代子子孫孫的公開信。

今天台灣的2300萬人,因各有不同的歷史記憶和感情,以致形成不同的政治立場。張學良寫給蔣中正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恰是如今很多人與周邊好友的真實寫照。大家容有不同的過去,但如何面對共同的未來?卻是我們每個人現在共同的功課。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謹以此文向劉錫輝上校和無數不知名的老兵致敬!

*作者為新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 土木工程博士、經濟學博士、台大EMBA商學碩士;結構技師、土木技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