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時代》好消息!《紐約時報》:我們與「群體免疫」的距離,可能比想像中更近

2020-08-19 07:10

? 人氣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美聯社)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美聯社)

全球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在疫苗經試驗有效且大規模上市前,各國只能冀望在一定人口感染病癒後達到「群體免疫」,使病毒不再於社區內傳播蔓延,甚至有科學家主張,仰賴群體免疫將比對全體人口施打疫苗更有效率。但究竟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染疫,才能達到群體免疫,儼然成為舉世當前最重要的數學難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意指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多數輕症者在染病、痊癒後自然產生抗體,在整體人口達到一定程度的免疫後,從而阻斷病毒的傳播鏈,若達到病毒R0值(病毒基本再生數,亦即每名感染者平均傳染的人數)小於1的狀況,傳染病就會逐漸消失。

學界主流意見認為,至少要有7成人口因接種疫苗或染病痊癒具有免疫力,才能實現群體免疫,但《紐約時報》(NYT)訪問的十多位科學家,對於群體免疫的閾值(門檻)卻給出更為樂觀的答案—根據他們建構的模型,只要社區內半數甚至更小比例的人口曾感染病毒,就有可能達到群體免疫!《紐時》指出,若這群科學家的估算無誤,人類靠群體免疫抵禦第二波疫情來襲的日子,將比想像中更快到來。

群體免疫門檻 因人因地而異!

群體免疫閾值的初始計算方式,是建立於社區中每個人被感染機率、與他人接觸的頻率皆相同的假設之上,但「這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耶魯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Yale School of Global Health)所長奧默(Saad Omer)舉例說明,青少年可能會將病毒傳播給數十名接觸者,但本人依然健康無症狀;高齡族群雖然較少與他人接觸,對病毒卻毫無招架之力,而病毒在人口稠密都市的傳播速度,也必定遠快於在郊區或鄉村的蔓延速度。

因此奧默表示,達致群體免疫的門檻,會因人口密度與組成結構不同而有所差異。有少數學者甚至向《紐時》表示,一旦將這些因素考量進去,群體免疫門檻的估計值將下降至只要10%至20%人口(具免疫力),病毒即難以在社區內持續存活傳播的程度。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與病毒共存成為人類生活的「新常態」。(美聯社)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與病毒共存成為人類生活的「新常態」。(美聯社)

從疫情重災區到「免疫社區」

「我樂意相信,在紐約與倫敦的許多地方,基本上已具有(群體)免疫力,」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哈納吉(Bill Hanage)並非唯一這麼想的學者。多數受訪者告訴《紐時》,他們相信在紐約布魯克林(Brooklyn)、印度孟買(Mumbai)部分受疫情重創的社區,如今已實現群體免疫,不會爆發第二波疫情。

印度研究人員日前在孟買進行的隨機採檢結果顯示,高達57%的貧民窟居民都驗出了新冠病毒抗體;布魯克林的猶太區今年3月爆發嚴重社區感染,一個月內衝破數千人確診、數百起死亡病例,當地護理師馬庫斯(Blimi Marcus)說,那段時期太過痛苦,記憶中彷彿破了個大洞,但在近兩個月,當地醫療院所只有不到1%採檢者驗出陽性結果,同時在近8成患者體內驗出抗體,「不知何故有種自滿的感覺......彷彿我們都得過了(病毒),所以現在很安全。」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南美,厄瓜多累計確診人數突破10萬(美聯社)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南美,厄瓜多累計確診人數突破10萬(美聯社)

群體免疫「不完美但有用」

無論如何,將城市或國家人口依年齡、種族或社會互動劃分為不同群體,有機會幫助政府將關注焦點放在最易受感染的族群,甚至在未來率先對「高危險群」接種疫苗,更快速有效率地達到群體免疫

不過《紐時》也在報導中指出,就算群體免疫的估計閾值下修,要達到該門檻仍須付出大量人口染病甚至病故的高昂代價,且目前仍無法篤定哪個城市已有足夠人口免疫,得以倖免於第二波疫情,而染疫痊癒者的免疫力能維持多久也是未知數,因此仍不能掉以輕心。

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家沙曼(Jeffrey Shaman)強調,模型得出的數字都僅是猜測,不應據此制定政策:「如果我們假裝做到了(群體免疫),就像是在玩火自焚。」耶魯大學公衛學院的皮瑟爾(Virginia Pitzer)則點出,在前述被點名已達成群體免疫的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仍與疫情相差甚遠,「以為我們可以什麼都不做就回復常態,病例數字也不會攀升,是錯誤的想法。」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紐約州,累計死亡人數近千人(AP)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紐約(資料照,AP)

皮瑟爾也提醒,光是在紐約市的各個街區,居民驗出抗體的比例就有大幅差異,此前逃過新冠風暴侵襲的地區,仍可能逃不過第二波疫情的破壞。但誠如澳洲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的數學家米勒(Joel Miller)所言,就算紐約將來再度浮現疫情,蔓延程度肯定較4個月前輕微不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