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著」是一種人權——鄧惠文:《寶島暖實力》選摘(1)

2020-08-24 05:10

? 人氣

鄧惠文停了半响,「我們體驗了,太多的父權傷害!」她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家,全靠著阿嬤那股不移的穩定力量,讓小舟能在風雨中乘風破浪。鄧惠文曾經描述過這種女性的能量:

一個女性,一生中有很多機會,經歷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連結,比方說,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子女。女性在我們的社會文化當中,還是對人的情緒比較敏感,所以我們看到的人際間的風景,還是比非女性多一點。

這些東西都會成就女性人生中很深的智慧。所以,如果有一個活得很自覺的人,活到老。一個老奶奶,會讓人感覺到很強大的安定力量,對我來說,那是內涵與氣質的極致。

作為一個女生,人生的第一個體悟經常是「因為妳是女生所以很多事不能做」,可是,在這個家裡,鄧惠文得到的是全面的支持。

「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女孩不能做的」,「我家的長輩給的是無條件的支持,即便我要做的事情她們感覺到很陌生。」她說。

這真是超越時代的性平教育。

「我的阿嬤聽到妳這樣說,她會很高興,」鄧惠文笑起來:「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超越時代。」

「性別平權首代阿嬤」教出來的女孩,天生便帶著亞馬遜人的氣質。

智利示威,示威歌曲〈強暴犯就在路上〉傳遍拉丁美洲,抗議父權文化漠視性暴力。(AP)
鄧惠文的家中沒有「父權」,但是在社會生存的過程中,父權仍無所不在。示意圖。(資料照,AP)

鄧惠文念醫學系時,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不同:「有一天我和一個男同學在教室後面討論一個活動,兩人討論得很大聲,沒注意到已經上課了,老師走進來後便斥責了我們。我回到自己的座位後,旁邊的女生對我說:『哇!我第一次看到一個女孩子這樣(對男生)說話。』」

「我並不是和那個男生吵架啊!只是很認真地討論事情而已。」

這讓鄧惠文意識到:啊!原來,自己的同學(也是醫學系的女生),是處在這樣的社會架構裡。

研究所時,鄧惠文的論文題目是「憂鬱症論述的性別政治」。她說,這個社會把女性的不快樂「變成一種病」,「事實上,那可能是結構的問題,妳換個環境就好了。」

她告訴我,自己剛開始當精神科醫師時,在醫院開女性成長團體,招募了十幾個成員,每一、兩週,大家聚會一次。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平常在家裡不斷承受老公情緒暴力的女性說,她很少出門,出門都是為了家人,侍奉公婆、照顧小孩等等,這是她第一次克服自己,為了自己而出門。

作為一個心理醫師,我看過許多的女性個案,她們的故事在我心中激起波瀾。

女性成年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二到三倍,平均每四個女人就有一個曾經憂鬱。

「為什麼這些善良、努力、充滿潛力的女性不能快樂呢?」

十幾年前,鄧惠文便在書中提出這個問題。她給予自己使命—「撫慰、照顧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踏出天堂島(神話中亞馬遜族的居住地),出書、上節目,將困難的心理學專業轉化成通俗的語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