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錢不還,更翻臉併吞債主國!30年前伊拉克揮兵入侵科威特,成自取滅亡的開端

2020-08-02 16:00

? 人氣

入侵舉動立刻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各國開始尋求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上懲罰伊拉克。1990年8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UNSC)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撤離在科威特的部隊」,安理會還對巴格達實施貿易金融制裁和軍事禁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隔天,美國時任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為保護美國在中東利益,宣布執行「沙漠之盾行動」(Operation Desert Shield):派遣1萬5000名美軍、32艘驅逐艦、100架直升機與戰鬥機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防範沙國遭伊拉克入侵。同時,老布希政府也透過外交手腕,促成美國、英國、法國、南韓等35國組成對抗伊拉克的聯軍。

直到同年11月底,伊拉克仍藐視國際壓力。在美國運籌帷幄下,聯合國安理會於11月29日通過第678號決議,向伊拉克軍隊發出「1991年1月15日之前無條件撤出科威特」的最後通牒,否則將允許各國「動用一切手段」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第678號決議也成為國際聯軍攻入科威特的依據。

直到最後期限屆滿,海珊果然硬撐著不撤軍,忍耐已久的美國等35國聯軍於1991年1月17日發起沙漠風暴行動,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軍事目標進行猛烈轟炸,連續42天內出動空軍飛行逾10萬架次,投下8萬8500公噸的炸彈。2月24日,聯軍兵分三路發動地面進攻,僅花100小時就擊潰伊拉克軍隊,迫使海珊宣布科威特獲得解放。聯軍2月27日停火,為期43天的行動結束。

1990年感恩節,波斯灣戰爭指揮官史瓦茲科夫將軍(Norman Schwarzkopf,左)與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右)在沙烏地阿拉伯視察美軍。(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90年感恩節,波斯灣戰爭指揮官史瓦茲科夫將軍(Norman Schwarzkopf,左)與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右)在沙烏地阿拉伯視察美軍。(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亡國之痛凝聚科威特民族團結

經過近7個月的佔領,伊拉克在遭受數萬官兵和平民傷亡,以及基礎設施被破壞殆盡之後,終於接受聯合國所有決議。科威特作為主要戰場也損失慘重,全國社區幾近全毀,數百名科威特人民遭殺害或慘受酷刑,伊拉克軍隊在撤出之前,將科威特賴以為生的大部分油井引燃。

科威特復國後,科威特埃米爾(Emir of Kuwait,科威特國家元首)賈比爾三世(Jaber Al-Ahmad Al-Sabah)返國重建故土。半島電視台引述專家說法指出,科威特至今都未恢復戰前的富裕狀態,不過海灣小國還是找回部分和諧與繁榮,僅有一些科威特人民仍對當年的亡國恨耿耿於懷,也對美國的暴力轟炸行動、戰爭期間棄國逃亡的人感到不滿。

波斯灣情勢專家、倫敦政經學院(LSE)中東研究所研究員弗里爾(Courtney Freer)解釋說,科威特除了戰後重建有成以外,還保留了國際名譽與地位,尤其是在1992年恢復國會選舉之後。他補充表示,經歷了亡國之痛也使科威特民族主義更加團結,也對埃米爾家族更為效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