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庭專文:蔣經國、李登輝與台灣政治「本土化」二三事

2020-07-31 06:50

? 人氣

20191227-蔣經國。(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作者指出,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觀察,蔣經國並無積極培植特定接班人的跡象,平心而論,或許蔣經國本人並未料到自己無法撐完總統任期。(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1981至1984年之間擔任美國駐台北辦事處長的李潔明 (James Lilley),是首位大膽預言李登輝將是蔣經國繼承人的外國人士。早年出身中央情報局的李潔明,對於前來台灣服務有著一股莫名的熱忱,1981年夏,他甚至遊說老長官、時任副總統的老布希 (George H.W. Bush) 替他爭取到派駐台北的機會。三年後,在即將結束駐台任期、準備調回美國前夕的1984年1月6日、7日兩天,李潔明應時任台灣省主席李登輝之邀,兩家人結伴進行一趟環島旅遊,這也讓李潔明有了近身觀察李登輝的機會。在隨後拍發回華府的觀察報告裡,李潔明稱此趟旅行充分見識到李登輝的本土政治性格,兩人私下交談時,李登輝反對北京所提一國兩制方案,並多次提及日本殖民台灣之經歷,且毫不避諱討論當時島內方興未艾的「黨外」運動。在李潔明眼中,李登輝充滿著豐富想像力,興趣廣泛,他展現超強親和力,沿途與小老百姓們握手、合影、話家常,甚至即興式地抱起幼兒親吻,作風顯然與大多數拘謹的外省政治菁英有不小差異。一個多月後,李登輝獲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李潔明在第一時間即向華府報告稱,儘管「副總統」一職無足輕重,然考量小蔣身體狀況不明朗,這位健康且精力充沛的台籍人物,必將登上大位,掌握實權,有趣的是,華府中央情報局的內部分析顯然不贊同「系出同門」的李潔明所做出的判斷,直言李登輝被選為副手,除了是蔣經國向外界表達其延續本土化政治工程的路線不變外,真正權力仍將被牢牢地握在國民黨內的外省集團手上,蔣甚至有可能進一步讓外省籍保守勢力讓步,以沖淡其對於本土人士影響力上升的憂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潔明和鄧小平在1980年時於中國北京市會面。(維基百科)
前美國駐台北辦事處長李潔明(左)是首位預言李登輝將是蔣經國繼承人的外國人士。圖為1980年李潔明和鄧小平在中國北京會面。(資料照,維基百科)

李登輝生前曾將其在三年半副總統任內數次與蔣經國會晤時的筆記,交給國史館出版,檢視其內容,較令人矚目的是他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1985年「江南案」的發生,特別是有意追隨父親腳步踏入政壇的蔣孝武被影射牽連其中,成了蔣經國加速台灣民主化的催化劑,他數次公開宣示中華民國沒有繼承人問題,蔣家人不能也不會競選下一任總統,以及台灣不會出現軍政府。翌年春天,蔣在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政治革新方案,任命一個由十二名中常委所組成的「政治革新小組」來研擬中央民意代表改選、省市長民選、解除戒嚴與開放黨禁,此後一段時間,小組定期集會,逐項討論修法事宜,以配合民主改革進程,此時李登輝被蔣經國委以與「黨外」人士溝通對話的重任,當時輿論風向開始鼓吹威權體制已行不通,國民黨必須開放政權,只不過李登輝目睹此一重大政治工程,曾感嘆國民黨內除蔣經國本人之外,其餘大老並無真正改革決心與共識,相當程度上都在敷衍,「敷衍給蔣經國看」。1986年9月28日黨外人士於台北圓山飯店集會時,臨時變更議程,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消息傳出後,國民黨上下都在等待蔣經國的態度,李登輝回憶,蔣當下指示「此時此地,不能以憤怒態度輕率採取激烈行動,引起社會不安,應採取溫和態度,以人民國家的安定為念」,並於九天後,利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萊姆 (Katherine C. Graham) 女士專訪時機,親口宣示台灣將解除戒嚴並開放黨禁、報禁,間接向外界宣告他將允許民進黨成立並合法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