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淞山觀點:蔡總統召見大法官「當面喝斥」的解讀?

2020-07-11 06:30

? 人氣

是以,這整個爭議事件的真正關鍵,並不在於蔡總統召見大法官呂太郎到官邸開會有沒有問題,也並非蔡總統當時有沒有「當面喝斥」呂太郎大法官的問題,而是呂太郎在擔任司法院秘書長當時,在與民間司改團體討論有關採行「參審制」或「陪審制」的刑事訴訟制度變革,有沒有做過「承諾」要兩制一併試行?蔡英文總統是否曾經授權呂太郎秘書長做過什麼樣的承諾?而如今卻只一意孤行要推動「參審制(也就是國民法官制)」的試行,這應該才是民間司改團體最所關心的爭議事件!這基本上是涉及蔡總統個人的「政治誠信」問題,是「政治責任」該由誰擔負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826-司改第四次半年進度報告記者會,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出席。(盧逸峰攝)
作者認為,此事件的重點為呂太郎在擔任司法院秘書長當時,在與民間司改團體討論有關採行「參審制」或「陪審制」的刑事訴訟制度變革,有沒有做過「承諾」要兩制一併試行?蔡英文總統是否曾經授權呂太郎秘書長做過什麼樣的承諾?(資料照,盧逸峰攝)

蔡總統真正該面對的是在立法院臨時會即將處理決定且強推的「國民法官法草案」,已經引起民間司改團體這樣大的政治反彈情緒,民進黨中央甚至還拿出自稱參審制支持度高達78%的荒謬民調結果來「自欺欺人」,被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質疑「無法調查的東西怎麼問的?」他還直言,「直覺」告訴他,民進黨「正式啟動司改民調戰」,就像2016年,為推動「一例一休」政策所發動的民調戰一樣,最後卻是蔡英文當時聲望「雪崩式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參審制」一旦完成立法,付之實施後,會不會步上「一例一休」的後塵,再次重創蔡英文總統的聲望?

總之,「參審制」與「陪審制」的採行爭議,才是根本的關鍵問題所在,其他那些「當面斥責」大法官的爭議問題,原本就是前大法官許玉秀個人「打錯靶」的意外凸槌事件,既容易造成政治失焦的轉移問題聚焦重點,又根本偏離主題而難以獲得外界的認同與支持!

是以,蔡英文總統還是應該好好思考此次立法院臨時會冒然強行通過這部試行的「國民法官法草案」,會如何造成民意的反彈?會讓您的支持者如何傷心落淚或悔恨交織?會付出多大的政治成本與代價?是否該考慮暫緩下來,冷靜思考,再經過立法院正常會期舉辦更多的聽證與溝通程序,讓社會普遍了解到底採行「參審制」或「陪審制」對台灣的未來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才是真正切中「相信人民」、「相信台灣」的司法改革所需方向呢?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