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巴拿馬建交峰迴路轉:幕後有哪些利益考量?

2017-06-13 17:12

? 人氣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分別作為中英代表,在1984年12月19日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聲明自1997年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清末以來香港作為巴拿馬在亞洲的主要貿易口岸,重要性不言而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京提議巴拿馬以貿易辦事處為名,在香港及上海設立領事級外交單位,並在北京與巴拿馬城互設凖大使館級別的辦事處,從而為雙方簽證及懸掛權宜國籍船隻登記提共了正式管道。

由上月辭世的諾列加將軍幕後掌權的民選政府,對香港主權移交後繼續維持總領事館與中國代表在巴拿馬與巴黎進行長期諮詢磋商,雙方在1996年互設具有凖外交功能的貿易辦事處,由參贊級代表出任,去年升格為中國駐巴拿馬代表處,具有實質大使館事務功能。

李登輝開啟支票外交範例

1997年巴拿馬召開運河環球會議,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派出時任國安局長殷宗文前訪談判,雖促成李登輝率106人龐大代表團出訪,但在北京杯葛下僅中美洲邦交國元首出席,台灣卻付出了高達1.4億美元的代價。

2000年台灣政權更迭,巴拿馬押注台灣外交關係換取龐大的經濟利益。當時執政的女總統更曾演出秘密出訪北京卻在中途墨西哥放話的戲碼,被台灣勸回後換取將台灣援建醫院轉入私人基金會的龐大私人利益。

2004年托裏霍斯將軍庶子馬丁(Martín Torrijos Espino)繼任總統,中巴雙方在建交談判上達成初步共識。馬丁托裏霍斯拒絶接見陳水扁特使錢復,時任外長的副總統賽姆爾路易斯在動身前往倫敦簽署建交公報前消息外洩,媒體報導後取消建交談判行程。

建交有經濟利益考量嗎?

巴拿馬與中國建交,與瓦雷拉2014年就任後國內經濟滑坡有相當關連。位於大西洋岸拉丁美洲最大的科隆自由區進口與轉出口數額連年以超過15%的比重下滑,旅館空房率49%,物價卻逆勢上揚。

巴拿馬旅遊局長古斯塔沃・伊姆(Gustavo Him)稍早前在中國建設承包的阿瑪多爾大會議中心(Amador Convention Center)開工儀式上向BBC中文表示,他期待中國政府開放巴拿馬旅遊,這可以振興旅遊業並提供就業機會。

瓦雷拉總統宣佈與中國建交前兩天,親自為這位於大西洋岸長榮碼頭隔鄰的嵐橋集團港埠工程奠基,還宣佈中方承諾將投入7.5億美元建設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包括橫跨運河第四座大橋及巴拿馬城地鐵三號線重大工程的融資興建,被媒體界稱為壓垮巴台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在巴拿馬上屆政府中擔任公安部長及外長的何塞・穆利尼奧則回應建交消息說:「好消息,早該建交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