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為何吸引投資?三國演義有解答!《當諸葛亮外掛金融科技》選摘(2)

2020-07-12 04:40

? 人氣

世界需要的是一個以加密證明取代信任的電子支付貨幣,並允許任何達成共識的雙方可以直接交易,不需有受信任的第三方參與,從而降低交易成本,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也就是比特幣。(圖/取自Flickr,數位時代提供)

世界需要的是一個以加密證明取代信任的電子支付貨幣,並允許任何達成共識的雙方可以直接交易,不需有受信任的第三方參與,從而降低交易成本,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也就是比特幣。(圖/取自Flickr,數位時代提供)

當諸葛亮一說出比特幣三個字之後,立即感到懊悔。看到眼前三人一臉茫然的模樣,諸葛亮要求三人先休息一會兒,喚來童子端上茶點後,披上一件道衣,逕自往門外走去。門外的一片草地上,有一座小祭壇,諸葛亮緩步登壇,焚香於爐,注水於盂,口中唸唸有詞。須臾之間,一陣東風迎面而來,飄來清新的空氣,他深吸一口,整理腦中混亂的思緒,思考如何將比特幣用在科技落後的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諸葛亮的腦中浮出有關比特幣的知識。比特幣是由化名為中本聰的人所發明的,在中本聰的論文(或稱比特幣白皮書)之中提到,世界需要的是一個以加密證明取代信任的電子支付貨幣,並允許任何達成共識的雙方可以直接交易,不需有受信任的第三方參與,從而降低交易成本,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也就是比特幣。比特幣透過區塊鏈、多點認證的技術,使得交易難以逆轉或造假。

區塊鏈就像開放透明且分散的帳冊,帳冊中的每一頁就像一個區塊,記錄著比特幣的所有交易,每一頁的交易都與前後頁呈現連續性的記載,如同將區塊串聯成一條鏈。多點認證就像許多人持有內容相同的帳冊,記錄著比特幣的序號和交易細節。由於存在多點認證的技術,所以比特幣難以偽造,交易內容難以逆轉,因為想做手腳的話,便要找到多個帳冊擁有者並且更改多本帳冊內容。雖說比特幣的帳冊是公開透明的,任何交易會向各個帳冊擁有者「廣播」,但帳冊記錄的重點是交易本身而非交易雙方。交易雙方在加密技術下,不需透露身分,因此比特幣具有匿名和保護隱私的特點。

區塊鏈就如同當年的Iphone,當基礎建設尚未完善時,即使有領先的科技也沒辦法使用,當今年5G準備發展時,區塊鏈想必會因此受惠。(圖:flickr)
區塊鏈就像開放透明且分散的帳冊,帳冊中的每一頁就像一個區塊,記錄著比特幣的所有交易,每一頁的交易都與前後頁呈現連續性的記載,如同將區塊串聯成一條鏈。(示意圖:flickr)

諸葛亮的腦袋快速地轉動著,他從身上拿出一把羽扇,輕輕地搧了一下,搧來陣陣涼風,也搧出一個想法。雖然身在古代,沒有發達的網路科技,但仍可將比特幣的若干特點運用在新貨幣之上,像是比特幣具有固定的發行量,也就是不會超過2100萬,還有去中心化的運作過程,也就是透過多方認證以及參與者的維護,才能令比特幣順利發行和交易,並獲得信任和認同。此外,匿名交易和隱私保護更是比特幣吸引人的特點,但由於在三國時代,並不重視匿名和隱私,因此諸葛亮仍需想出新貨幣的特殊賣點,藉以吸引人們持有和交易,甚至營造出一種追捧新貨幣的氛圍。諸葛亮想起在模擬遊戲之中,由關公發行貨幣的情形,突然心生一計。

雖有初步的計策,但是諸葛亮還有一道難題要處理,那就是架構多點認證和比特幣的產出方式。為了鼓勵多方參與認證,中本聰的論文提到了「挖礦」這個名詞,這是因為獲取初始比特幣的過程類似於開採礦物。認證和維護比特幣的參與者被稱為「礦工」,「礦工」的獎勵便是得到從區塊之中新發行的比特幣,這就好比礦工耗費體力採礦,而比特幣「礦工」所耗費的「體力」則是CPU的運算時間和電力。在沒有中央權威機構或受信任的第三方發行貨幣的情況下,「挖礦」提供了比特幣產生的方式。然而,在古代的環境裡,想要架構出這種模式是很傷腦筋的。還好諸葛亮在祭壇上「借東風」後,涼爽的微風不時地吹來,令他全身舒暢,思路卡關之處不斷地迎刃而解。他笑容滿面地走回屋內,開始與劉備暢談新貨幣的構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睿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