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三)

2020-07-05 07:10

? 人氣

早在1879-1880年間,由於法國要塞體系的快速進展,就讓老毛奇相信,一場快速擊敗法國的戰爭已經不可能,在未來的兩面作戰中,必須先對俄國發動攻勢。即使瓦德西大致上維持這個方向,但他開始質疑在東線擊敗俄軍的可能性,並對德軍攻城裝備進行現代化。希里芬則持一種矛盾的態度看待要塞的意義:一方面,他認為德國要塞是工兵與砲兵共同主導,浪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卻從未完成的無用計畫;另一方面,他卻十分認真地看待敵方要塞對德軍作戰行動的威脅。於1898-1902年間擔任要塞總監的葛爾茲(Colmar Freiherr von der Goltz)是一戰前德國陸軍中極負人望的將領。東線方面,他與希里芬都同意在東普魯士的馬祖里湖區(Masurian Lakes)建立一道新的屏障,並強化柯尼斯堡(Königsburg)與波森(Posen)兩大要塞,維斯杜拉河(Vistula)一線也要改善防禦工事。但在西線兩人的戰略觀點相左,葛爾茲不支持德軍入侵比利時與盧森堡,相反地,他希望將梅斯建成極具威脅性的要塞,使法軍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攻擊。他還要求在梅斯到史特拉斯堡之間,修築一系列的碉堡,但遭到希里芬的反對,理由是成本太高且需要先將梅斯的現代化工程完成。事實上,希里芬希望的正是誘導法軍對德、法邊界大舉進攻,而無法向北阻撓德軍右翼的迂迴行動,因此故意要讓該地防禦顯得薄弱。但這個屬於參謀本部內最高機密的作戰計畫,葛爾茲顯然無緣與聞。不只希里芬,德皇的軍事內閣首長胡勒森—海瑟勒(Dietrich von Hülsen-Haeseler)也反對多建碉堡,因為他擔心會損害軍隊的進攻精神。最後,由德皇裁示:只強化西線兩個要塞群,不再新增碉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0629-法國東部布列芒要塞(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法國東部布列芒要塞(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僅從要塞建設與現代化一事引起的漫長爭議,就可看出帝國軍政運作的複雜性。參謀本部是取得了獨立地位,但遠非後人想像的至高無上的決策單位。同樣地,老毛奇獲得的開國元勳尊榮,也不保證其戰略概念必定為繼任者無條件接受。仔細考察十九世紀最後30年德國戰略觀念的變遷,是瞭解一戰成因的重要線索。

*作者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政治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