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導演亞倫雷奈辭世

2014-03-02 19:09

? 人氣

法國大導演亞倫雷奈(美聯社)

法國大導演亞倫雷奈(美聯社)

美國奧斯卡獎盛會2日晚間璀璨登場,但隔海的歐洲大陸影壇卻有一盞燈熄滅。法國大導演、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旗手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1日在巴黎與世長辭,享壽91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雷奈拍攝過約50部電影,最膾炙人口的是早期以記憶與創傷為題材的作品,代表作包括《夜與霧》(Nuit et brouillard)、《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和《去年在馬倫巴》(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威尼斯影展與坎城影展分別在1995年與2009年,頒贈雷奈終身成就獎。

雷奈老當益壯,90歲後仍然創作不輟,上個月才以最新作品《萊利的人生》(Aimer, boire etchanter)拿下柏林影展的「阿爾弗雷德鮑爾獎」(Alfred Bauer Prize)。

1922年,雷奈生於法國小鎮瓦訥(Vannes),13歲便開始拍攝8釐米短片。21歲時進入法國高等電影研究學院(IDHEC),但只讀了一年後退學。1948年嶄露頭角,以《梵谷》(Van Gogh)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

1950年代晚期到1960年代,新浪潮席捲法國影壇,雷奈與路易馬盧(Louis Malle)、楚浮(François Truffaut)、高達(Jean-Luc Godard)、侯麥(Éric Rohmer)、夏布洛(Claude Chabrol)與希維特(Jacques Rivette)等人是最重要的成員。

1955年,雷奈拍攝紀念納粹集中營解放十週年的紀錄片《夜與霧》,以空蕩蕩的集中營彩色畫面,穿插歷史檔案的黑白片段,道出猶太人慘遭大屠殺的歷史,成為影史反戰電影代表作之一,也奠定了自身的導演風格。

1959年的《廣島之戀》是雷奈的首部長片,由知名女作家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編劇,講述一位法國女演員到日本廣島拍攝反戰片,邂逅一名當地建築師,以似有若無的異地感情,巧妙結合不同地點的相近經歷,描寫戰爭歷史與創傷,獲得了當年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獎。

1961年,《去年在馬倫巴》以奇異的男女感情故事,把回憶、遺忘、記憶、杜撰、想像、潛意識活動等各種精神過程,以超現實主義手法搬上銀幕,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進入1970年代,雷奈的作品變得較為輕快、較為平易近人,1997年帶有音樂劇風格的《法國香頌》(On connaît la chanson)叫好又叫座,是他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然而雷奈始終堅持,他的電影是為自己而創作。兩年前他在坎城影展上說:「拍電影就像在實驗室做實驗,你混合各種成分,但是並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