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澳大利亞不是「黏在中國鞋底的口香糖」

2020-06-28 06:20

? 人氣

Brown指出,歷來沒有澳洲領導人,曾真正解決與中國打交道帶來的負面問題。他們一直僅熱衷於在適當的時候,討論中國這個龐大卻又截然不同的新夥伴,在價值觀及世界視野上構成威脅,而又不欲探討國家自身的恐懼及問題。唯有前總理艾博特(Tony Abbott)曾指出,澳洲對中國的態度,受到「恐懼與貪婪」的情緒驅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受「恐懼與貪婪」征服的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的代表就是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這位精通中文、算是半個「漢學家」的頗具學者氣質的政治人物,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論壇上頻頻為中國辯護,而其女兒及多名家人都在中國或中資公司「發大財」。

親中人士和觀點充斥澳大利亞每一個領域。比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中國經濟專家簡·戈利教授(Jane Golley)表示,媒體大量報道的一些安全分析家呼籲疏遠中國的做法「令人沮喪」:「一個人在街上看到標題,認為我們應該脫離中國尋求更多選擇——我很想知道他們有沒有好好想過,這可能意味著什麼,對他們造成怎樣的結果,或許他們的孩子未來會沒有工作。」

戈利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中國確實可以揮舞巨人的魔杖,讓某些澳大利亞人的孩子失去工作。但是,如果對中國百依百順,如果犧牲澳大利亞的核心價值來取悅中國,澳大利亞很快就將淪為中國的一個外省或殖民地。戈利教授願意接受這樣的命運嗎?

澳大利亞選舉:澳洲總理莫里森(左)與在野的工黨領袖蕭頓為爭取華裔選民支持,紛紛開設微信帳號(AP)
作者認為,中國對澳洲核心價值、立國精神和民族靈魂進行「隱形的腐蝕」。澳洲總理莫里森(左)與在野的工黨領袖蕭頓在選舉期間,為爭取華裔選民支持,紛紛開設微信帳號。(資料照,AP)

面對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澳大利亞終於對中國強硬起來,不再乖乖成為中國狩獵的對象。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破壞兩國關係的是中國而不是澳大利亞,是中國變得好戰而傲慢,他對與中國的關係表示悲觀:「經濟手段報復的風險將會是這場關係當中『新常態』裡一個長期組成部分。」他又指出,澳大利亞在某些問題上堅守原則,不會做交易。「我们是在坚持我们的立场、价值观和那些我们一贯认为重要的事务。」

其內閣多名部長也都發言支持總理。貿易、旅遊暨投資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指出:「澳洲並不會因為經濟脅迫或恐嚇,而改變我們的國家安全政策立場,更加不會改變我們對重大公共衛生政策的立場。」外長佩恩(Marise Payne)發表聲明強調,提出獨立調查是「原則性呼籲」,告誡中方不要試圖「經濟脅迫」。衞生部長亨特(Greg Hunt)指出,疫情是全球性災難,不進行調查反而相當奇怪,「這不僅符合澳洲利益,而且關乎全人類的福祉」。

那麼,澳洲能從與中國千絲萬縷的關係中脫身嗎?Brown認為,澳洲可以失去中國的投資、學生及其「發展機遇」,並堅持對華為施以禁令。這意味著要在短期內犧牲巨大的利益,並調整長期以來為「恐懼與貪婪」所主導的思維模式。但唯有這樣做,才能讓澳洲長治久安。在與中國脫鉤的同時,應當加大與印太地區其他國家,如印度、日本、南韓、越南、台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的政治及經貿合作,這些國家都是民主國家,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不會損害澳洲自身的國家利益及價值觀。一個不受中國支配的印太地區及整個世界,才是安全且和諧的。澳大利亞有責任為這種安全與和諧付出代價、做出貢獻。

*作者為旅美作家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