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銀行人資主管的自白──《與鯊魚游泳》書摘(2)

2017-06-08 06:00

? 人氣

她可以感覺出他們努力把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對她情緒的衝擊降到最低,對於要資遣她提出一籮筐的理由─「市場環境」以及需要「削減成本」。幾天之後,她再回去,他們給她資遣費,讓她簽了一份五十頁厚的文件,放棄她所有的權利。「我的資遣費,可以讓我一年之內不用擔心生計。」 第一次會談之後, 他們允許她回到座位安排一切。「我想那是一個形式;我已經在這間公司待很久了。」她立刻發了封信給同事,為他們正在做的專案做些交代。「我是說,我不希望事情搞砸。」她為此有預作準備,她解釋,在她可能即將被資遣的那一週,她發信都會副本給很多人,以便她不在之後,大家能掌握必要資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陣沉默降臨,我點了另一杯咖啡。所以,她做了很多事,避免銀行因她離職導致的各種損害?她點點頭,並說她不記恨。事實上,某種程度來說,還鬆了一口氣。

她的銀行過去四年—自金融危機之後—每一季都會裁員。「大家會一直討論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她說,「『你覺得會是下週二嗎?很可能就是那天。你覺得誰會走?』大家會試探主管,『我應該做什麼準備嗎?』沒有人覺得安穩,這樣很不健康。

「士氣糟透了。」她重申她不記恨,而且真的希望儘早回到銀行業工作:「融合了複雜與競爭,有變動快速與志趣相投的人,加上薪資水準,使這個行業與其他行業大異其趣。」

她有任何遺憾嗎?她花了好一段時間思索。「如果你在名單上,你就在名單上。我知道資深同仁為我說情,但沒有用。我的整個小組都被資遣,沒有什麼保得住我。你就是個數字,那是你進入金融業就做好的交易:你是個商品。」她又想了想,「今年夏天我才拒絕了一個很棒的工作。回頭看來,或許我對這不健全的家庭—我所效命的銀行—太忠誠了。」她喝完最後一口咖啡,然後像是在鞭策自己:「我不確定是不是只有女人才會這樣,過度忠誠,不過我絕不會再犯這種錯誤。」

這絕對是「銀行不為人知的那一面」,如同人力資源主管在電子郵件中說過的:金融城的人隨時可能在五分鐘之內被掃地出門。

時報新書《與鯊魚游泳》。(時報出版提供)

《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時報出版提供)

*本文經授權摘自時報出版《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作者裘里斯.盧彥戴克(Joris Luyendijk)生於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與開羅大學主修阿拉伯文與社會科學。身兼作家與記者,著有《大家好!:一位新聞記者的中東真相探尋》(Hello Everybody!: One Journalist’s Search for Truth in the Middle East)一書。2011年,盧彥戴克就和你我一樣,對「抵押債務債券」(CDO)及其他惱人的金融術語一無所知,《衛報》要他從初學者角度來看世界金融,並把所見所聞有條理地發表出來——這項調查報導工作,造就了他當紅的金融部落格。欲追蹤他,請搜尋JLbankingblo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