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晏專文:那些教過胡適的老教授們

2020-06-20 05:50

? 人氣

前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大使蔣廷黻。(取自網路)
前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大使蔣廷黻。(取自網路)

與拉斯基正相反,鄧寧則年高德劭,雖不善辭令,但他不獨斷,也不太重視教條,僅提出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蔣廷黻說:「他認為:如果學生肯考慮他所提出的看法,加以深思的話,他們一定會瞭解政治學說的最終問題是政權的性質問題,政治家的最終目的是保護政權。在政權穩定的時候,大學教授似乎用不著強調穩定政治的困難。」蔣廷黻晚年回憶說:「從那時起,我就感到有些國家的人民,連最低限度的穩定都做不到,而穩定政權,建立秩序乃是一國政治的基點。若干年後,我越發認為鄧寧教授的見解是高明的。」鄧寧的學說對美國影響很大,特別是在南方。他同情南方黑人,卻支持南方軍,但南方軍反對解放黑人,他的信徒後來成為共和黨骨幹。他是美國歷史學會(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的創始人。蔣廷黻在他回憶錄中說,拉斯基對世界很多地方也發生極大的影響。他風靡了英國、亞洲,特別是印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政治系裡的教授也是人才鼎盛,如莫爾(John Bassett Moore)他教國際公法,那時他是一個很著名的學者,凡是歷史系或政治系的學生都要搶著選他的課,在中國學生裡他教過顧維鈞及蔣廷黻,因為在他們的回憶錄裡都講到莫爾教授。莫爾對中國留學生非常友好,他每年都會到哥大中國同學會演講,他來講演的日子,通常是挑選在十月十日即雙十節,中華民國的國慶日。他很器重顧維鈞,當顧維鈞在哥大讀書時,有一次顧希望莫爾幫忙他在哥大學生報《觀察報》(Columbia Daily Spectator)上發表文章,由於莫爾推薦,顧不但能在觀察報上發表文章,後來還擔任該報總編輯。莫爾強調說自從顧維鈞擔任總編輯後,《觀察報》可讀性就提高了。顧維鈞(1887-1985)為中國早期留學生中佼佼者。一九○四年進哥大,一九○八年畢業,一九一二年獲博士學位。在哥大讀書時,除擔任《觀察報》總編輯外,還參加哥大田徑隊及辯論會,代表哥大與康乃爾大學庫克(Eli Cook)辯論,顧維鈞擊敗庫克,這個消息,當時在哥大校園裡是頭條新聞。顧維鈞在哥大完成學業歸國,擔任袁世凱總統的英文祕書,《紐約時報》曾有報導,詳見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紐約時報》。

1920年代的中國外交官顧維鈞,他以幽默風趣與機智的言詞取得許多美名。(取自維基百科)
1920年代的中國外交官顧維鈞,他以幽默風趣與機智的言詞取得許多美名。(取自維基百科)

莫爾生於一八六○年,卒於一九四四年。當蔣廷黻上他課時,莫爾已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教授了。蔣廷黻是他在哥大教的最後一個中國學生。一九二四年他就離開了哥大,參加政府公職,初在國務院,任副國務卿,後來提名擔任海牙國際法院法官。一九六六年美國郵政總局發行一套名人郵票,其中面值最高額的五圓人像即是莫爾。不是哥大所有的名教授都會登上郵票的,據我所知哥大至少有三位教授上過郵票的。除了莫爾外,杜威是一位,他的郵票是於一九六八年發行,面額是二角(二十分),跟莫爾在同一套郵票裡。另一位是哥大人類學系女教授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 1887-1948),一九九五年美國郵政局發行一枚面額四十六分的美國名人郵票,即是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