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法國為什麼會戰敗?從1940年第三共和沈思中華民國

2020-06-07 07:20

? 人氣

一來德國的日耳曼文化雖然與法國的高盧文化不同,但比起馬克斯列寧主義的異端邪說而言終究還是比較相近的歐羅巴文化。二來則是共產黨人不只鼓吹「工人無祖國」與「勞工無國界」的國際主義路線,更主張讓殖民地通通脫離母國的反帝國主義,所以他們的上台執政形同於宣告法蘭西帝國的瓦解。共產黨人對宗教的敵視,比起納粹黨人更是讓信仰天主教的法國右派無法忍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之相反的是,希特勒在1933年的上台讓貝當等保守派軍人認識到,歐洲國家還是可以在沒有皇帝或國王的領導下走上強人之路。法蘭西民族的榮耀未必要仰賴波旁王朝或波拿巴王朝的世襲帝王來維持,富有群眾魅力的強人仍然可以在「開明專制」的體制下大有可為。以貝當為代表的法國保守派軍人,對德國的態度由原本的敵視逐漸轉為了驚羨。

而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法國就與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羅馬尼亞王國還有南斯拉夫王國組成「小協約國」,希望能以這些中東歐新興國家結盟來壓制德國的重新崛起。波蘭雖然因為與捷克斯洛伐克有領土糾紛,沒有被拉入這個「小協約國」,但是其介於德國與蘇聯之間的重要地理位置,也被法國視為制衡希特勒與史達林的重要夥伴。

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還有波蘭都承襲了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工業基礎,尤其3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甚至還是全球的第七大工業國,都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存在。不過這些國家終究還是小國,面對德國和蘇聯龐大的戰爭機器依舊不堪一擊。所以法國真正期望的,還是一海之隔的英國能在危機爆發之際提供必要的救援。

對外國尤其是英國的強烈依賴心態,讓法國政府完全將自身安全放置於英國是否會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那般出兵援助法國的基礎之上。結果英國政府在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領導下,卻以綏靖主義來應對希特勒佔領蘇台德地區,乃至於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行為,導致法國一戰後建立的「小協約國」體系徹底瓦解。

張伯倫放任希特勒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不能說沒有他長遠的戰略考量,一來是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司令部(Fighter Command)需要更多時間充實戰力,以因應即將在兩年後爆發的不列顛空戰(Battle of Britain)。二來則是張伯倫首相希望能夠「禍水東引」,希望誘導高舉反共旗幟的希特勒進攻蘇聯,給英法等西方國家爭取喘一口氣的時間。

可沒想到史達林比張伯倫更老奸巨猾,居然先在1939年8月23日與希特勒簽署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讓張伯倫與達拉第「禍水東引」的戰略想定淪為泡影。史達林先是派出了蘇聯紅軍與納粹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然後再放手讓德軍全面向西歐發起進攻。到了1940年5月10日,雖然換了主戰派邱吉爾上台執政,但英國卻早已失去了派出重兵支持法國的天賜良機。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