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觀察(上)越南人拜孔廟、過農曆年 卻為什麼不用中文字?

2017-05-10 19:00

? 人氣

河內的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也是越南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美國之音朱諾拍攝,2017年4月5日)

河內的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也是越南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美國之音朱諾拍攝,2017年4月5日)

時隔6年,再次來到越南,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了解越南近現代「去中國化」的脈絡及其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使作為一名普通的觀光遊客,浮光掠影地到處走走,你也會輕易感受到越南曾經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之深廣:街頭老建築上的漢字門匾,寺廟廊柱上對仗工整的楹聯,公園裡最受人們喜愛的休閒遊戲是「楚河漢界」的中國象棋,婚禮慶典上家家必掛的紅雙喜,升學考試前或大學畢業季,學子們祈求保佑或慶祝留影的首選地是有著濃鬱中國特色的孔廟……

河內的一處佛教寺廟,寺廟的名稱和楹聯已經由拉丁化的越南文字替代了過去的漢字。 (美國之音朱諾拍攝,2017年4月4日)

河內的一處佛教寺廟,寺廟的名稱和楹聯已經由拉丁化的越南文字替代了過去的漢字。

然而,深入觀察之後你會發現,越南「去中國化」的痕跡也比比皆是:一些寺廟的漢字名稱被拉丁化的越南「國語」字母覆蓋,甚至有些地方的楹聯都已經「拉丁化」,從上至下書寫的拉丁字對聯給人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在越南的博物館裡,對於抗法、抗美等近代戰爭的描述中,幾乎隻字不提來自中國的援助;街頭到處是以「越南製造」、「日本製造」、「韓國製造」、「美國製造」、甚至「加拿大製造」為店名的專賣店,卻看不到一家標名「中國製造」的商家牌子,儘管中國已經是越南最大的商品進口國。

對於越南「去中國化」的系統性研究著作並不多見,在我能找到的幾篇論述文章中,作者們對於越南「去中國化」的起源和發展莫衷一是,對於其動機的分析也略顯簡單。而這,也正是促使我前來越南一探究竟的原因。

越南文字「拉丁化」

班奈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他的著作《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和散佈》一書中曾經寫道:「博物館和博物館化的想像都具有深刻的政治性」。我一直以為,若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或者更確切地說,若想了解一個國家如何引導國民看待自己的歷史,參觀一下這個國家的歷史博物館是最好的方式。

河內的「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具有鮮明殖民地特色的法式建築,這裡曾經是著名的「法國遠東學院(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EFEO)」的考古研究所。這所學院對東南亞、東亞和南亞的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等領域的研究做出過重大貢獻,其中最具口碑的是對柬埔寨吳哥窟的研究和對遠東漢學以及敦煌學的研究成果。法國遠東學院還曾發明過一套拉丁化的漢語拼音文字,一度在法語和其他拉丁語國家被廣泛應用。

遠東學院設計這套拼音字母的初衷大概和16世紀葡萄牙傳教士發明拉丁化越南語文字沒有什麼兩樣,就是為了方便西方人學習漢語或越南語,方便傳教和日常溝通。不過,隨著越南全境淪為法國殖民地,而中國並未被徹底殖民,這兩種拉丁化的文字便有了不同的命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