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美中衝突下的台灣避險

2020-04-27 07:10

? 人氣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中美之間的角力,台灣必須再思索美中台三邊關係,如何避險恐怕便是蔡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資料照,AP)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中美之間的角力,台灣必須再思索美中台三邊關係,如何避險恐怕便是蔡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資料照,AP)

對於美中關係來說,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領導人有不同的風格與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另一波中美之間的角力,誰是病毒的源頭?誰又要求誰賠償?無論是否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還是權力轉移理論,也無論是誰主動、誰被動,顯然現今的中美關係走入了對抗多於競爭的局面,當中美關係在傳統安全及非傳統安全領域中爭鬥,當美中產生局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再是擦槍走火而是有計畫準備開火時,那麼台灣必須要在美中台三邊關係、台海局勢、兩岸關係都必須做全盤性的思考,如何避險恐怕便是蔡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在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所舉辦的「未來沙龍講座」中提到台灣不應該把所有的籌碼都放在美國那一邊,一方面與美國保持緊密關係,同時也要與對岸保持和平,並且與日本維持友好關係,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領導人要有信心與決心不讓兩岸發生戰爭。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就是一種台灣避險的主張,的確台灣要有不同的思考,不要發生戰爭,更不要造成現狀喪失,九二共識確實是定海神針;另外從民族及民主的角度來思考,台灣也應設法避免中美全面衝突的危險。

20200421-國民黨革實院21日舉行「未來沙龍」直播活動,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出席對談。(盧逸峰攝)
國民黨革實院21日舉行「未來沙龍」直播活動,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出席對談。(資料照,盧逸峰攝)

那麼,中美之間到底出現哪些風險,恐怕必須全面理解。當前中美關係的矛盾與衝突已經檯面化且公開化,話無好話,美國對於中國大陸的戰略圍堵態勢也越來越清楚,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批評與反制更是成為美國選舉討好選民的作法,那麼中美之戰包括戰略戰、貿易戰、文化意識形態、民主制度之戰、網路科技戰、軍事戰、外交戰、教育戰、人才戰、資訊情報戰等;涉及到議題包括台灣問題、香港問題、釣魚台爭議、半島朝核問題、印巴關係、中亞間伊朗問題、東海問題、南海問題、中南美洲問題、委內瑞拉問題、歐洲深入及非洲問題等,這些涉及到各個層面、各個地區間的角力,已經成為成幫結派之團體戰爭,程度之複雜及變化之快速,出人預料之外,今日的跨國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讓中美關係再度陷入衝突的漩渦中。

面對和平價值觀受到嚴厲的考驗,中美之間是一場耐力、信心及意志力的競爭,現已變成有點鬥氣,誰的氣長?誰能在疫情損害後恢復的快?經濟發展能夠不墜,比的是國力與實力,靠的是冷靜與理性,能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及靈活的應變能力。憑藉的是團結合作而非內部分化。

總之,當美中走向戰略競爭。失去合作的共識,實非人民之幸福,偏偏台灣又自願跳入衝突的漩渦中,既難脫身,也難找尋自身的主體性。美中之間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如此分歧,使我們對於中美正常化關係非產生憂慮。美國不想讓中國大陸站起來,可以理解;但美國總體反華就欠缺道理。中美間都要停止怪罪對方,更不應拿新冠肺炎成為鬥嘴的理由,美方正利用新冠肺炎的疫情作為經濟和技術上與中國大陸一別苗頭,使中美關係改善的希望極小。當中美關係極其脆弱,有產生更多摩擦機會,台灣卻攪和其中,恐怕風險及代價都是必須思考的成本考量。

  美中全面對壘展開,是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對決。(翻攝自China Xinhua News Twitter)
美中全面對壘展開,是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對決。(翻攝自China Xinhua News Twitter)

此時此刻,中美雙方都希望能夠重啟對話,包括一軌對話與二軌對話。雙方也都應該冷靜下來,合作抗疫,避免挑釁行動,降低意外風險可能,減少誤判的可能,中美都應當承擔維持區域和平責任,台灣更應做好避險的責任。

「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我們最擔心的情況,特別是台灣同時與中國大陸與美國交流,故建議蔡政府應該積極「避險」(hedging)以獲取最大的戰略空間。由於中美互動關係的高度不確定性,已使既有的國際權力結構發生改變,當美國川普總統高舉的「美國優先」之單邊主義,大陸的習近平主席就主張的「新型大國關係」之多邊主義,無論中美關係的抗衡或扈從,台灣可選擇的方案不多,理應採取「避險」策略,才能確保台灣自身最大的利益。

台灣究竟有無避險的空間取決於台灣蔡英文政府的選擇,職是之故,蔡政府的對美政策是從朝扈從方向發展;美國川普政府強化制衡大陸的政策;在兩岸關係上,大陸對台政策亦朝強化制獨方向發展。因此,台灣應避免選擇對大國抗衡或扈從政策而採取避險政策,如此才是對台灣最好的選擇。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