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慎防管制措施讓經濟長期停滯

2020-04-10 12:00

? 人氣

抗疫期間的航空、觀光、零售產業均陷入停擺狀態,全球經濟大蕭條的隱憂浮現。圖為美國達拉斯愛田機場空空蕩蕩的景況。(美聯社)

抗疫期間的航空、觀光、零售產業均陷入停擺狀態,全球經濟大蕭條的隱憂浮現。圖為美國達拉斯愛田機場空空蕩蕩的景況。(美聯社)

武漢肺炎(COVID-19)持續肆虐,疫情擴及全球,全球確診病例已破一三○萬,死亡逾七萬。全球實質已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狀態,只是對抗的是肆虐的無形病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各國大降息增加市場流動性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national emergency);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表示,現在已經開戰,對抗的是看不見、無法觸及的敵人,病毒正持續擴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在位六十八年來,第五次罕見地發表電視演講,鼓舞人心士氣,撫慰家庭所受哀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考慮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則稱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國不曾面對過如此大的挑戰。顯見世界各國對抗疫情,形同陷入戰爭狀態的艱鉅。

為控制疫情,各國政府接連採取鎖國、封城、禁足等管制措施。但恐慌情緒持續蔓延,消費者信心重創,支出下滑,總需求急速萎縮。航空、旅遊、觀光、消費、批發零售等產業更是首當其衝,幾乎陷入停擺狀態。生產因疫情管制而中斷,製造商原料不足出現生產斷鏈,零售商缺貨、斷貨,產業蕭條。全球連動的金融市場更出現嚴重暴跌,金融資產價值急速縮水。財富減少的效果更進一步降低消費支出,引發經濟步入衰退,疫情過後可能還將持續陷入經濟蕭條。

因應疫情肆虐帶來的全球經濟變局,各國政府採取的經濟對策不外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幅度降息,搭配無限量的量化寬鬆(QE)措施,以確保具有足夠流動性,維持金融市場能在防疫期間正常運作,避免流動性危機,讓金融市場出現恐慌性賣壓、甚至崩潰。

金融機構採取信用支持措施,讓企業與家庭能取得足夠的信貸額度,或是展延貸款,或是降低利息負擔,避免大規模信用違約而出現系統性風險。

日本東京的淺草寺。(美聯社)
一向是日本東京觀光必訪之地的淺草寺,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之下,一片寥落荒蕪。(美聯社)

債務支出恐排擠未來的公共建設

至於擴張性財政政策,幅度必須足以提供防疫、產業紓困與失業救濟能有足夠財源,確保經濟活動暫停之際,能發揮應有救援角色,減免或緩繳各項稅賦、直接補助受疫情衝擊的企業,使能維持基本運作,才能避免企業大規模倒閉潮,引發大量失業人口。同時要救濟因隔離而大幅減少收入、甚至陷入失業的民眾,避免生活出現困難,帶來更高的社會成本。

為控制疫情所採取的嚴格管制措施幾乎讓經濟活動運作陷入癱瘓休克的狀態,管制時間過久,勢必對經濟體系的運作產生長期性的結構式破壞,經濟面臨長期停滯風險。當企業出現大規模倒閉潮,勢必引發大量失業人口。這些倒閉的生產事業,失業的勞工將連帶產生大規模信用違約,造成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資產價值嚴重縮水,也勢必讓金融體系進一步緊縮,增加經濟下行壓力。

屆時勢必得用更重的政策手段,才能維持經濟體系的運作。但二○○八年金融海嘯的經驗顯示,這些經濟刺激政策只是以預支未來收入的方式,來減緩當前經濟困境所帶來的痛苦。大幅度擴張的財政政策,短期內雖然能提供紓困與失業救濟財源,但後果就是累積過高的公共債務,成為未來的沉重負擔,債務付息支出將排擠未來的公共建設財源。

量化寬鬆、大量購債的貨幣政策更非不需成本,雖然短期能釋出資金,維持貨幣體系運作,但後果將是陷入「流動性陷阱」,惡化整體經濟體系出現「L型」復甦的可能。

台灣目前的防疫措施管制得宜,但防疫管制措施也必須與維持經濟運作而採取的貨幣政策、財政措施緊密扣合,保持政策協調與平衡,才能確保在疫情控制與維持經濟最低限度運作之間獲得適度平衡。一旦有任何閃失,將導致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的嚴重大蕭條。

從3月17日起,法國全境封鎖。4月5日,巴黎知名商業街「里沃利街」人煙稀少,有一人慢跑,一名女子伸展身體(美聯社)
法國疫情嚴重已採全境封鎖。巴黎知名商業街「里沃利街」人煙稀少,有一人慢跑,一名女子伸展身體。(美聯社)

以口罩生產分配為例,政府強制徵收、限制價格與購買數量的管制做法,短期內能消弭囤積心理所造成的恐慌性需求。但這個徵收口罩、強制分配的手段只是因應階段性防疫需要,對民生物資調配的暫時措施,並非市場經濟運作的邏輯。未來隨疫情控制與口罩生產數量提高,恐慌需求降低之際,必須思考如何適度放鬆管制,逐步恢復市場經濟的運作。

政策應增加「防疫復甦」思維

未來除「防疫減災」的思維之外,也應逐步增加「防疫復甦」的政策思維。兩者間適度平衡,而非只是擔心疫情擴大,貿然採取更嚴重的管制,讓經濟活動陷入更嚴重癱瘓的後果。

在疫情控制之餘,必須思考如何逐步解除對經濟體系運作的種種管制措施,讓市場運作能有競爭力的恢復,才能讓經濟逐漸復甦。這個「防疫減災」到「防疫復甦」的思維,值得深入思考,並落實成為對策。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智庫研究與金控公司治理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錦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