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90後》「是教育還是競爭?」—別讓分數束縛你的青春

2020-04-07 06:10

? 人氣

教育改革推動至今,最明顯的改變大慨是「體罰」這部分,確實從我們父母年代的「少一分打一下」到現今的零體罰。我們可以看見自古以來的教育文化就是以成績為重,雖然是「零體罰」,但魔高一丈,教學現場實際上有「正向管教」方式來繼續施壓,壓力與痛苦程度並不亞於體罰。舉例說明,生字作業未交,教改前可能打手心,也可能罰寫多幾行;教改後,為了協助學生少一天的作業學習,直接現場再多練習幾行。更極端的是,偷偷施行的體罰可能也還沒禁絕。以我而言,自己也是教改下的一代,但印象很深在國小時,還是被打了19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推行教改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上層改下層沒有動靜,很快地只是流於形式上的改革與口號,影響基層教師最大的因素,其實是每一位學生的原生家庭,家長急切著求孩子的學業成績,詢問老師「作業怎麼如此少?」「怎麼沒考試?」「老師教得不夠深」,但對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一律不管,而法令政策的推動也急著逼迫現職教師去施行。身為一位基層教師實在左右為難,真正的改革必須是學校與家長走在同一條路上才有可能會成功。

2019年的夏天,正式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原訂於民國107年實施,因課審會因素經由教育部評估後決定延後一年)。看著許多媒體報導家長們排隊著幫孩子報名「素養班」來補素養,真令人心驚膽戰。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事實上素養只是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與生活結合,在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中能夠產生「學習遷移」的能力。我相信十二年國教的推動,絕對不是要我們看見補教業更蓬勃發展。但,補教業欣欣向榮,竟然是我們看見的第一個「成果」!可見教改之路並非單靠法令推動在一朝一夕下即可見效,應花更多的精神去傾聽基層的聲音。

我不是說文憑絕對不重要,更不能果斷地說分數沒意義,但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看清楚,「你是誰?」「你想要的是什麼?」選擇了就努力的去做,不要後悔不要抱怨,即使過程中是辛苦的也要堅持,因為那是你所喜愛的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關韶文有句話「不要羨慕別人花開的早,要努力讓自己花開的好。」現今面對與時俱進的挑戰,要如何不與世界脫軌中保有自我的理想,我想這是年輕人最大的課題。也是教育者(父母、學校、教師、社會、政府)共同要深思的議題。

*作者為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研究生、國小教師、大九學堂第一屆學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我們都是90後」系列,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