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疫情全球化」衝擊下的政經連環套

2020-03-18 07:00

? 人氣

全球化使得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國內的生產延伸至全球,其中相當程度依賴中國的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濟也呈現下滑的趨勢(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全球化使得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國內的生產延伸至全球,其中相當程度依賴中國的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濟也呈現下滑的趨勢(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傳播,已滿足「全球大流行」(pandemic)疾病的條件。這是2009年H1N1新型流感爆發後,世衛首次以「大流行」來形容疫情的嚴重性,改變了先前使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一詞。面對這場人類共同的災難,它產生的政治和經濟效應,卻成為一個「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者「各自表述」的新課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看,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已對全球經濟供應端和需求端同時造成了衝擊。除了導致中國製造業大規模停產,威脅從汽車零組件到電子產品等一系列商品的全球供應鏈,也連帶對各國工業造成衝擊。許多國家因疫情擴大而採取隔離措施,進一步限制了消費支出,導致全球衰退。「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疫情將使2020年全球GDP成長,由去(2019)年的2.9%降至2.4%。

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川普總統多次聲稱新冠病毒不比流感嚴重,但因疫情擴散態勢難以控制,川普被迫於13日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並動用行政權力和聯邦資金,指揮及調度各地救災防疫;而截至3月15日,病毒已蔓延境內49州、華盛頓特區和美屬波多黎各,累積確診病例突破3,200例,造成至少61人死亡。

川普除了必須抗疫和避免經濟受創外,還得關注因此對他選情造成的影響。有人形容新冠肺炎是川普的「車諾比災難」(Chernobyl disaster),因為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就曾說過,處理車諾比核災不當,是導致蘇聯最後解體的因素之一。而這次川普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處理,便遭人詬病因輕忽而錯失先機。

 美東時間3月13日下午3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AP)
美東時間3月13日下午3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由於疫情最初是在武漢地區爆發,因此日、韓、澳等與中共經濟高度連結的國家受創最重;對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影響也已逐漸浮現,主因製造業活動受疫情限制而影響整個經濟產出。在亞洲地區,疫情已對日本的政經情勢造成衝擊,OECD將日本今年成長率調降至0.2%,首相安倍晉三雖將新冠肺炎指定為「歷史性緊急事態」,但安倍因應疫情危機的作法引發不滿,造成支持率下滑,對他尋求第四任期的意圖形成重大挑戰。

而本次疫情的跨界蔓延,讓「反全球化」者振振有辭,認為其對全球經濟產生的連動效應,使許多國家有處處「受制於人」的感覺,所以「全球化已劃上了休止符 」。例如,疫情爆發使各國意識到,許多重要產品都須仰賴中國大陸,因此檢討只看效率的全球化政策是錯誤的。川普入主白宮前,就擺出「反全球化」的姿態,對以多邊主義處理國際問題嗤之以鼻。他上任後標榜「美國優先」,大舉對外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和發動貿易戰。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2月23日接受美國《福斯新聞》訪問時也表示,美國外包了太多重要的藥品及醫療設備供應鏈,「我們必須把它拿回來」。川普的立場經常受到抨擊,然而《德國之聲》評論提醒「勿持雙重標準」:即當川普提及把工作帶回美國時,便招來許多批評;然而當德國或法國經濟部長表態要將關鍵生產能力帶回本國時,批評者的擔憂便減少許多。

川普11日聲稱為確保美國本土安全,對歐洲祭出旅遊禁令三十天。但他的說法立刻引起歐盟國家的反彈,認為川普的作法是「先斬後奏」,把責任推給歐洲。 僅管如此,連英國《經濟學人》也坦承,不少企業發現,很難找到另外一個國家,在基礎建設與勞動力的適應上可以和中國並駕齊驅,有些企業就是為了中國市場而來,因此選擇在當地擴增產能。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北京街頭只見帶著口罩的外送小哥忙著工作。(美聯社)
疫情影響,中國各地停工造成全球供應鏈出現問題,也是反全球化論者反對全球化的主因。圖為北京街頭一名戴著口罩的路人。(示意圖,取自美聯社)

中共最初隱瞞疫情的作法,曾讓其一黨專政體制成為外媒批判的對象。僅管中共隨後的防疫努力受到肯定,但仍有專家提出質疑:「他們的成就是控制住了病毒?還是僅僅讓病毒暫時受到壓制?」無論如何,中共現在一方面要防止病毒「出口轉內銷」,出現倒灌現象;另一方面則以輸出防疫經驗和提供對外防疫援助,試圖改善中共受病毒侵害的國際形象。一般認為,這次新冠肺炎對習近平的連任之路,雖未造成重擊,但仍會產生他預期之外的麻煩。

民進黨在今年初贏得「二合一」大選後,迎面而來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挑戰。除了落實防疫措施,為因應疫情在全球擴散帶來的經濟衝擊,蔡總統3月12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做出五項指示,其中除了600億防疫特別預算外,同時要求彙整政府預算,如就業安定基金和觀光發展基金等,加碼400億元投入紓困與振興計畫,期盼能超前部署,強化短期經濟動能,維持臺灣經濟活力。而此次蔡英文政府的危機處理,獲得國內外的眾多肯定,除了各國媒體皆報導臺灣的防疫作為,甚至連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也公開表示,將採取類似臺灣的做法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

臺灣受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影響,不可能劃地自限,走「反全球化」的孤立主義道路。兩岸處理武漢臺胞包機返鄉的過程顯示,政治分歧無法改變兩岸同胞同受病毒肆虐下的骨肉之情。人性是超越政治的,只有擺脫政治障礙,才能讓人道主義具體落實。此外,對岸也必須體認,臺灣尋求加入WHO及爭取參與WHA,也是基於國際防疫合作的考量。對岸動輒拿「以疫謀獨」做文章,對兩岸的「心靈契合」無益。

除了合作防疫外,兩岸亦應思考,如何共同面對疫情對兩岸經濟關係造成的衝擊。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2019年11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2019創新經濟論壇」上指出,若美中在經濟上脫鉤,就不可能聯合應對共同的敵人,如核擴散、氣候變化、全球流行病或其他威脅全球穩定的因素。

兩岸經濟依存密不可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全球化固然有其副作用,但以臺灣今天的處境,鎖國帶來的孤立則是更加危險。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