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專文:電子閱讀與紙閱讀之愛

2017-04-02 06:30

? 人氣

總之,買書如同找女朋友,而書架如衣服。如果你有個圖書館,就像後宮佳麗三千似的—— 你不一定去看,光想像一下都春色浮動,而電子書與之比起來簡直是充氣娃娃。所以,哪怕有一個電子圖書館可以帶到天涯海角,但對紙閱讀愛好者來說,圖書館依然無法被取代—— 就像韋小寶永遠都存著心思,要開家麗春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重度紙閱讀愛好者也會嘗試聆聽你談論電子書的好處,聽到「這麼一個東西裡可以藏一輩子看的書」,聽到「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和排版方式,還能全文檢索」,也會偶爾眉宇一動。他們或者會勉為其難、不好意思拒絕似的,接過你的閱讀器,滿臉表情像特級點心師抵不過好意嘗一口鄰居興致勃勃送來的糕點。他們會承認這玩意確實有些好處,但是……你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回答:

「手機讀電子書?螢幕太小了,傷眼睛!」

「iPad(蘋果平板電腦)讀電子書?功能太多了,讓人分心;看著眼睛累;太重了!」

「Kindle讀電子書?嗯,視覺上還挺像書的,但讀PDF格式的可以嗎?還有,可以拿來看漫畫嗎?」

當然,最後,一切理由都抵不過這句:「這個再好,畢竟不是紙書!」

《六人行》裡,羅斯曾經試圖在兩個姑娘—— 新歡茱莉,舊愛瑞秋之間取捨。典型書呆子,拿兩張紙,分別列出兩位姑娘的優劣。列罷瑞秋一堆缺點後,他轉向茱莉,只想出一個缺點:她不是瑞秋。這聽來很不公平,但這就是愛,不怎麼講道理。

對電子書的大多數批評都從一個出發點開始:它不是紙書,無法百分之百提供讀書的感覺,這就是原罪。好的閱讀器都在竭力製造紙的質感。這沒辦法,就像電影裡的女主角,可能並無過人之處,但恰好長得像男主角的舊情人,其他女配角只好自認倒楣—— 這種事沒什麼道理可講。這就是愛。

閱讀與飲食、散步以及世上大多數需要感受的事情一樣,永遠沒辦法客觀。走在路上,雲的形狀、樹的排布、牆的顏色、身旁疾馳過的車子頻率、耳機裡播放的是木管樂還是大提琴,都可能影響你的心情。一個餐廳的裝修色調、播放的音樂、器皿是否整齊、桌子的材質,可能讓人食欲變化—— 魯智深這樣豪邁的漢子去吃酒時,也要跟店小二叮囑:「要個齊楚閣兒。」

閱讀也是如此。這個行星上的這代人都是在紙閱讀時代過來的,人生裡所有最好的閱讀體驗都來自於紙閱讀,人總會停在令自己舒適的地方。每個看似無用的細節,比如書頁的撫觸、書本的分量、可以用來打折做記號的頁角,都會成為儀式般的溫暖慰藉。你當然可以說這些儀式很虛空,但人類的心情就是被儀式般的小玩意左右的。人心如此敏感,所以閱讀器們總得試圖假扮成書的樣子,一如安眠音樂總會模仿空山鳥語,讓你放鬆心緒,走回記憶裡最熟悉、最安適的那把座椅,一切才能開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