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皮凱提普勞革命 推翻資本主義在臺灣?

2014-11-19 05:27

? 人氣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來台訪問,引發各界對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平等加遽的熱烈討論。(吳逸驊攝0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來台訪問,引發各界對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平等加遽的熱烈討論。(吳逸驊攝0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暢銷聞名全球的43歲法國巴黎經濟學院教授,大左派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應聯合報、經濟日報、衛城出版共同邀請在十一月十六日「2014國際名人論壇」發表演說,引起臺灣知識界不少熱議。特別是,皮凱提所極力鼓吹的,用「普勞革命」的手段,推翻當今全球主導自由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制度之建議,在臺灣,因為恰恰合乎當下最熱夯的社會民粹,以及反對黨派的爭奪執政之願景,是否意味這套論述作法,也有被落實的未來?也有被事實體現的前景?當然更為引人關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皮凱提警語」在臺灣多有戚戚我心

托馬•皮凱提(Thomas Piketty)以二十年時間,進行了大規模統計、比較、分析寫成暢銷書世界的《21世紀資本論》煌煌巨著。皮凱提用現在科學方法,先對法國十九世紀以來財富分配的不均等狀況作出數據性分析,同時也廣泛蒐集了250年來歐洲大陸以及英、美、加、澳、日、印等20多個國家長期稅收資料,相為佐證,依據這些大規模資料(堪稱是海資料big data了),用關聯分析比較分析,推論實際情境狀況是:擁有土地、房產、資金的資產階級,所能獲取的資本回收率(報酬率)會高於全體國民總所得比率(即反映一國經濟總成長比率高低的國民所得NI),也就是說,資本的利潤回收率(r)高過於經濟成長率,而隨著時間的累進,就會造成社會財富分配呈現不均現象。

因此,皮凱提在書中警告說,如果現下貧富不均日趨嚴的情況再不獲得改善,未來全球財富,都會掌握在占人口百分之一的富人之手,社會將發生動亂。

以今天臺灣中產階級所得日益短少、薪資長期壓低、競爭力倒退、經濟成長率不增反減、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情況下,當然對「皮凱提警語」,頗多戚戚我心。

指控貧富差距嚴重 與事實並不相合

皮凱提所採用統計學的科學方法,彙集處理大數據反映現象的呈示方式,絕對是正確的,比起147年前,馬克思(Karl Marx)在1867年出版的老《資本論》之使用有限資料,所作演繹推論結果,當然更具說服力與震撼力,這也是造成皮凱提這部《新資本論》大暢銷的重要賣點所在。

不過,日前美國兩位右派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在11月11日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文,直指皮凱提與塞斯教授有關貧富差距嚴重之論述,所引數據忽略了稅法變革,也未納計非現金補償與社會安全給付,導致主文研討論述的嚴重扭曲。

兩位經濟學家以皮凱提研究中最被引用的部分為例,以1979年為起點,其時美國通膨率13.3%,利率15.5%,貧窮率不斷提高,造成往後數年經濟窘境的延燒,乃促成雷根當選總統,而雷根經濟學則造就了隨後持續25年的低利率、低通膨與高成長;然而,這段期間,卻還是被皮凱提指控是,美國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時期,僅有極少數的人得到好處。

而美國「南方經濟期刊」運用人口普查大數據的另一研究,用擴大皮凱提調研的計量基礎方式,來解釋各種公私福利、稅賦、社會安全給付與家庭大小,結果更驚人發現:1979至2007年,美國最底層五分之一個人所得是增加31%,而非皮凱提調研所呈現的銳減33%;最上層五分之一的所得,是增加32%,而非僅0.7%;中間五分之一的中產階級,是增加了37%,而非僅2.2%。主要是因為,政府稅賦政策的確影響到美國國民的所得申報行為:1986年美國稅賦改革,最高個人稅率由50%降到28%,最高公司稅率則僅降到34%,誘發美國人改組公司的動機,將公司所得轉為個人所得。

因此,皮凱提指控的貧富差距嚴重現象,與事實大有落差,完全是因為他的研究祇檢視「稅前現金市場所得」,未考慮稅制因素,更遺漏了非現金補償與社會安全給付、聯邦醫療保險與聯邦醫療補助福利,以及100項聯邦政府計畫所致。

推動「普勞革命」 推翻資本主義制度?

皮凱提這部現代版的《新資本論》,未被世人用等號來直接連結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經濟學理論,主要是,皮凱提在其研究發現結果的政策分析與政策建議之中,「不贊成使用暴力與階級鬥爭手段」來解決社會不均不平的財富分配階梯問題,而是建議各國「政府」要運用政治力的介入,採用「稅賦工具手段」及「金融工具手段」,針對「社會上的富人」抽取累進稅來予以化解。

皮凱提的發現論述與建議,其實旨在促請各國主政當局,復古推動「普勞革命」(proletarian revolution)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市場經濟社會。其實,皮凱提在2012年5月即曾聯合法國多位學界菁英(即巴黎經濟派學者為主),協助左派社民黨歐蘭德(Francois Gerard Georges Nicolas Hollande)當選總統,取得執政機會,並即依從皮凱提主張,推行稅率高達75%以上的「富人稅」制,然則,祇有不到半年時間,就完全斲喪了法國經濟動能活力,驅趕了「富人」「資金」及「企業家精神」,而所謂「貧窮人」在其財政撙節政策下,根本得不到任何好處,而緊急予以喊停。

皮凱提能夠傑出地使用現代科學方法所取得的現象與問題定義,固然值得肯定稱賞,但是其所據以引申論述的結論與政策建議,卻是大大值得商榷的。

因為,皮凱提所提的政策方法建議,無一不是立基於哲學層次的「平等至上」「公平正義至上」之純粹道德論而來,而非立基於科學理性的實務主義思維。

所有警訊 都來自「馬克思預言」的魔咒之言

托馬•皮凱提在《21世紀資本論》中所提出的所有警訊之語,基本上都不出147年前「馬克思預言」的魔咒之言,祇不過在皮凱提手上,加多了近兩個半世紀歐美先進國家的大量數據分析,作為附會佐證,使得「馬克思預言」變得「更有憑有據」,「更加理性有力地」說服了,全球正苦於後海嘯的先進經濟社會鬱卒心情,皮凱提之書根本原封不動馬克思論述的理則,將所有「馬克思預言」魔咒的罪過,一律都推給了自由開放市場經濟體制民主政治社會下的「政府」(大政府?專政的政府?),並用以攻擊「資本主義經濟思維的錯誤」罪愆,以期共產主義經濟思想再度班師回朝,再顯榮光。以廿一世紀今天的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言,皮凱提之書所直白引用馬克思論述的要方,洵非解決當今世界問題的良策;至少蘇聯70年,中共政權60年的慘痛均貧社會經驗,已經做過了最明白的呈現,證明「馬克思預言」解方的根本無效無用。

祇凸顯強調勞力、體力價值的「皮凱提發現」

事實上,從皮凱提的大資料調研結果,所可以讓大家看到的,不應該止是數字表象所顯現出來的,「社會財富分配」呈現不均不平的上下階梯現象;而在另一方面,還有一個更根本的「經濟社會動力現象」,也就是:在人類社會演進發展過程(至少在皮凱提所觀察的250年間)中,「勞力」、「體力」的「經濟社會價值」相對都很低,對「社會貢獻」也就不大,其付出的投資報酬率,也當然相對偏低;而另一面,反而更凸顯出「勞心」、「資本」(包括土地、房產、資金)及「知識(技能)」的「經濟社會價值」,則相對較高,能對社會作出的經濟貢獻較顯著,其付出所能取得的投資報酬率也相對更高。因此,在整體社會的所得成長過程中,才會有所謂財富階層平均所得高於全體國民平均所得比率的「皮凱提發現」。

物競天擇規律 立基於「市場力」而非「政治力」

事實上,從這樣的社會動力過程中,就可清楚看到,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不平,不是因為「天賦條件」或「社會階層條件」的不同而產生,而是在過程機會中,是否懂得運用特色優勢條件,予以「差異化努力」,而爭取到更多財富、更高地位與能力;這中間,當然更有,懂不懂得如何有效運用「現代科技條件」及「現代管理能力」的不同在內,科技與管理,都可謂是造成現代經濟社會中,是否有能力動員差異化競爭工具手段的最重要「知識」;「差異化」(differentiation),更是拉大社會財富分配不均不平現象的核心動力。

也祇有現代資本主義制度,才會獨尊「自由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以作為防制這種「差異化」條件與努力,不致流於「不合倫理」「不合物競天擇規律」的極關鍵規制平台,依所靠的是「市場力」,而不是政府有形之手的「政治力」。

祇看重「平等」價值 否定「效率/競爭力」價值

皮凱提依其發現,所作出的政策建議,主要的盲點,就在於祇看到「平等」價值的重要,而沒有到「效率/競爭力」價值;與馬克思的老資本論一樣,盡是從平等價值觀看今天經濟社會現象。

當然,準其論述,天賦予人類的「體力」與「勞力」,是最符合「眾生平等」道德律的,無論種族、性別及所在區位,除了年齡因素之外,其能發揮的「體能」及「社會貢獻程度」,必然是「差異性最小的」,至少要作到「齊頭式平等」,其所必要施予的「外力」,也會是最小的;但是,「知識」「資本」「勞心」所能發揮超體能限制的「能力」及「社會貢獻程度」,往往祇有下限,永遠不會有上限,其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均不平現象」的機動膨脹擴張作用,當然極大。

更加惡化「損害自己,成就他人」的負效應

倘若要政府學習並依循皮凱提的建議,最輕易可以作得到的,就是打壓經濟社會的優者、能者,使之一律向下對齊,通通變成為「體力階級」與「勞力階級」(即普勞革命的精義所在?)。事實上,我國馬江政府的教育部在其十二年國教,以及勞動部在其禁廢「責任制」的行動中,早已領先於皮凱提到來之前,已然做得「更徹底」「更好」了,又何勞皮凱提前來開示呢!

其實,皮凱提這種政策理念的落實體現,莫過於在蘇聯的實踐70年,中共政權的實踐60年,最後其事實之所得,無非祇都是達到了一個「均貧社會」與「均後社會」,這種「平等價值」極致化的結果,祇會讓整個社會喪失了效率與競爭力,在全球大社會中,永遠落在「世界大財富分配不均不平現象」中的底層與後端,這種「平等政策」的結果,祇會摧毀「優勢」,扼殺「加值努力」價值,而更加惡化了「損害自己,成就了他人」的治國表現負效應罷了。

要真正擁有「國家社會大幸福」不祇是「個人小確幸」

從皮凱提這部《21世紀資本論》所調研取得的「皮凱提發現」中,其實,我們同樣可以引申得到,另類的,且具有前瞻積極性的,政府政策措施建議:也就是說,政府應該動員公共資源與政治力,鼓勵整個社會「加強教育、學習、訓練」與「成長」,讓更多的「體力」與「勞力」,都能夠普遍升級轉型進步,向上拉齊,成為能夠「激勵勞心」「運用資本」「發揮知識」,使整個社會從祇重講求廉價低成本的「原料經濟社會」,轉向邁進會珍寶高附加價值的「知識經濟社會」,從一個「通通貧窮的貧貧落差社會」走向一個「統統富發但容許存在富富差距社會」,在全球經濟大競爭市場中,不祇是擁有「個人小確幸」,而是要真正擁有「國家社會大幸福」。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