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2014美國期中選舉 歐巴馬的跛鴨之戰

2014-11-02 14:44

? 人氣

美國總統歐巴馬(美聯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美聯社)

兩年一度的美國國會、州長與州議會選舉,即將於4日進行投票,台灣時間5日中午大勢底定。聯邦眾議院435席全部改選,參議院改選1/3的33席外加補選3席共36席,此外36州的州長也將進行改選。由於時間在兩次總統大選(2012與2016)之中,因此稱為「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而言之,今年這場期中選舉有兩個指標意義。其一是民主黨是否會輸掉參議院多數黨地位(眾議院確定由共和黨蟬聯),讓歐巴馬總統在剩下兩年任期徹底跛腳;其二是共和黨2016年挑戰白宮的可能人選是否會浮現。

目前(第113屆)眾議院共和黨233席,民主黨199席,分析家普遍認為共和黨會斬獲更多席次,拉大雙方差距。而且共和黨內主流派將鞏固地盤,足以壓制黨內極右派茶黨(Tea Party)的氣焰,現任議長貝納(John Boehner)也可望連任,為共和黨運籌帷幄2016年的復仇之戰。

參議院民主黨53席,外加親民主黨的無黨籍2席;共和黨45席。換言之,共和黨只需增加6席,參議院江山易主。今年的期中選舉的36席參議員之戰,共和黨只改選15席,原本就比改選21席的民主黨佔便宜,而且共和黨還擁有一位所向披靡的超級助選員:歐巴馬。

民主黨為保住參議院多數黨地位,祭出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社會福利、削減政府開支、保護本國工作機會、女性權益等各項議題。但是共和黨以不變應萬變,無論任何議題,都打出「歐巴馬牌」應戰。阿拉斯加州的聯邦參議員選戰,共和黨的蘇利文(Dan Sullivan)挑戰民主黨現任的貝吉奇,口號就是:「貝吉奇挺歐巴馬,我挺選民。」

也就是說,歐巴馬兩任總統歷史地位還在未定之天,他在本屆期中選舉的地位卻已證據確鑿:在野黨猛K、執政黨旁觀的政治沙包。期中選舉多半對在位總統不利,然而像歐巴馬這樣淪為「對手得分之鑰」的例子,實在不多見。

更可歎的是,民主黨眾將士不但無意誓師勤王,反而努力切割,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歐巴馬也有自知之明,今年的「助選」行程以募款餐會為主,這類活動通常不開放媒體採訪攝影,因此出席的候選人不必擔心自己與總統大人的合照流出,變成票房毒藥。

看看肯塔基州,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小布希時期華裔勞工部長趙小蘭之夫)原本陷入苦戰,民調數字難看,但是後來猛打歐巴馬牌奏效,選情回穩,對手州務卿葛林姆絲(Alison Lundergan Grimes)甚至不敢提在上次總統選舉時,自己的一票投給誰。

光從數據來看,尤其是在最重要的經濟議題上,歐巴馬繳出的成績單其實不錯。他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上任,接手小布希的爛攤子,必須挽救美國70年來最嚴重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如今美國失業率已經從兩位數降到5.9%,上一季GDP成長率3.5%,通貨膨脹率保持在2%以下,聯準會(Fed)印鈔票救經濟的量化寬鬆(QE)政策也在10月畫下句點。整體而言,美國經濟表現明顯遠優於歐元區、日本等先進經濟體。

然而同樣明顯的是,美國一般民眾對於經濟復甦仍然缺乏感覺,而且就算有感覺,他們也不認為歐巴馬可以居功。至於經濟之外的內政領域,歐巴馬政府的表現不是提油救火,就是雪上加霜,讓美國民眾對公共服務的品質越來越失望。

歐巴馬上任6年至今的負面「政績」包括:衛生部(HHS)「歐巴馬健保」電腦系統一上路就當機、國稅局(IRS)打擊在野政治團體、邊界巡邏局(USBP)對大批越界的中南美洲兒童束手無策、退伍軍人事務部(VA)掩飾榮民醫院的惡劣服務、國家安全局(NSA)大規模監聽計劃曝光、負責保護國家元首的祕勤局(USSS)怠忽職守;就連向來頗受尊重的疾病管制局(CDC),最近也在伊波拉疫情壓境下荒腔走板。CBS News的一項民調顯示,在9個最攸關民生的聯邦機構之中,只剩聯邦調查局(FBI)勉強還能維繫民眾信心。

國際政治領域,歐巴馬繼承兩場小布希發動卻無法結束的戰爭,使他成為近代美國最「反戰」的總統。美軍已在2011年撤出伊拉克戰場,今年底則要結束阿富汗戰鬥任務,這原本應該是歐巴馬最引以為傲的軍事外交政績。然而巴格達政府始終是扶不起的阿斗,導致中東出現一個讓美國極為頭痛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喀布爾政府呢?美軍還在時就已岌岌可危,美軍收兵之後,毫無樂觀前景可言。換句話說,歐巴馬兌現競選承諾,終結兩場戰爭,結果卻很可能是再製造出兩個恐怖主義溫床。

其他外交事務方面,原本被寄與厚望的阿拉伯之春,早已變質為阿拉伯寒冬,利比亞的內戰似乎從未結束,敘利亞仍然是人間煉獄,埃及回歸強人統治,伊朗核子談判原地踏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越鬧越僵。烏克蘭與俄羅斯危機更顯出歐巴馬外交政策束手縛腳的困境,俄羅斯咄咄逼人,美國與歐盟的制裁不痛不癢,烏克蘭只能自求多福。至於歐巴馬上任時喊出的「重返亞洲」,現在看來仍是宣示多過行動。

歐巴馬或許是對的,美國國力已經中衰,不應該繼續扮演「世界警長」,投射國力(尤其是軍力)必須更加謹慎、更需要盟邦的支持配合。然而美國的利益遍及全球,任何一個地區的動亂、危機如果不能得到明快的處理,都有可能衝擊美國本身,投鼠忌器只會讓鼠輩橫行。美國民眾的心態也很矛盾,一方面不願見到子弟兵陳屍遙遠的異國戰場,一方面對二戰以來的超級強權榮光戀戀不忘。

歷史或許會還歐巴馬一點公道,但是11月4日選舉登場時,許多美國民眾看到的是一個內政治理弊端叢生、外交應變畫地自限的領導人,遠遠不是一個美國人期盼的「偉大總統」。從投票日到2017年1月20日卸任,歐巴馬還有808天為自己的歷史地位奮鬥,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位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是力挽狂瀾、氣象一新,還是留下更多的「早知如此」,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