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曾經,「為了千秋拼一時」是台北的城市精神

2014-09-14 10:54

? 人氣

57年前,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北市長的高玉樹於競選辦事處前發表落選感言,他說:「我不要不光榮的勝利,我要光榮的失敗。」(圖為高玉樹於競選總部為議員候選人站台資料照,作者提供)

57年前,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北市長的高玉樹於競選辦事處前發表落選感言,他說:「我不要不光榮的勝利,我要光榮的失敗。」(圖為高玉樹於競選總部為議員候選人站台資料照,作者提供)

「本市北門口市長候選人高玉樹競選辦事處前,昨日晚上擠滿了數千人,聽競選失敗的高玉樹在二樓的麥克風前發表談話,中正路,博愛路,延平南路交通受到影響,警察出動維持秩序,汽車只得改道行駛。高玉樹說,我不要不光榮的勝利,我要光榮的失敗…」(1957.04.22,聯合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宣佈參選台北市長開始,自稱代表「在野」的柯文哲醫師,多次強調「歷史」是他政治理念的基礎。只是,柯文哲的史觀與對史實的掌握,卻像是從某財經台從網路中國影片剪輯的說書節目中,東拼西湊出來的,以致於每當柯P講起歷史,都像是對理念缺乏、政策外行的拙劣掩護。

柯文哲最早提起的歷史片段,是蔣渭水。他向媒體解釋,蔣渭水是台灣史上「醫師從政的最大咖」,而自己也是醫師從政。不過,除了一些空泛的民族自決修辭外,柯文哲始終沒能講清除了同為醫師,成為他的政治模範的為何是蔣渭水?為何不是孫中山或格瓦拉?而口口聲聲自己「學科學」的柯文哲,也從未在邏輯上論證出給予人民相近選擇的,是「醫師從政」,而非政治信念或治理能力。

然後,柯文哲捧起了蔣經國。面對知識界的強烈反彈,他一面宣稱自己是講歷史、就事論事,另一面卻講起「功大於過」、「晚年也沒什麼過」的政治語言;他稱讚蔣經國時代的「官員操守」,但連震東與連戰豈非蔣經國時代的官員?他吹捧蔣經國時代的「政商關係」,但讓國民黨國家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得到長足發展的,難道不是蔣經國?他認為蔣經國不扶植權貴,那蔣經國那些從唸書起就用盡特權的兒子,何德何能政商兩得意?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柯P的辯護者們前一刻還在「公民覺醒」,現在卻像是黨國留聲機般,播送起「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的三位一體神話。只是,就算只讀過李國鼎那本頗多修飾的口述史,也該知道李國鼎在「剝蕉案」時,雖也與蔣經國「太子黨」結盟,但後來卻因十大建設與稅制,與蔣經國多有磨擦。而蔣經國因為忌憚李國鼎KT系人馬在財經部會的勢力,在拔擢他所偏愛的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後,便將李國鼎冷凍為政務委員。

讓蔣經國更覺芒刺在背,而與李國鼎同時被奪去部會資源的,是台北市的黨外老市長高玉樹。在台北這個由城鄉移民所構成的大都會裡,絕大多數人或許對高玉樹印象淡薄(如果不是全無印象的話),但對於世代在此的在地台北市人來說,高玉樹市長的政治生命,體現了這座城市從貿易口岸崛起的風格與膽識。因此,陳水扁兩次參選台北市長,老市長都還是榮譽主任委員;謝長廷從南部回鄉出任行政院長,回到打鐵街時也先拜會了高玉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