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曾經,「為了千秋拼一時」是台北的城市精神

2014-09-14 10:54

? 人氣

因為高玉樹其人,以在人口結構轉變下或為新人所淡忘,但高玉樹的治績,卻始終是台北這座城市最能自豪的面貌,所以出身老國民黨的現任市長郝龍斌,雖然幾年前胡裡胡塗地拆了高玉樹故居,最近又讓高玉樹委請前輩藝術家顏水龍所製、標識台北舊市區邊界的劍潭公園水牛圖龜裂滲水,但他初任市長的第一次施政報告裡,還是用極大篇幅提起了高玉樹。柯文哲還有那些老是擺出要讓台北「覺醒」的柯粉,對於台北市的歷史與政治氣質,認知卻好像比郝龍斌還要淺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54年,雖是中上家庭但稱不上豪門出生的高玉樹,四十一歲就「一人戰一黨」,當選台北市長,這件事本身就是老台北市人津津樂道的傳奇。高玉樹在台北工業學校畢業後,因殖民政權的歧視政策,而無法進入總督府遞信部擔任工職,結果到東京半工半讀時,卻憑著過人的外語能力與工業製圖專業,不但在戰時缺乏工程師的日本生活優渥,不但能參與台灣同鄉會與華僑總會的組建並擔任會長,也幸運地成為年紀略長或相近的「大正期」第一代台灣菁英中,極少數完全躲過二二八事件與清鄉,卻又建立政商網絡與美國人脈的。

憑藉從日本累積起的聲望,高玉樹返台即當上台北市商會總幹事,參選第一屆台北市長時雖然國民黨選擇暗助無黨籍自由派代表人物吳三連,以向對蔣介石獨裁傾向充滿疑慮的美國政府表達善意,但返台未久且無全國知名度的高玉樹,竟也開出了第二高票。於是三年後的第二屆市長選舉,當吳三連因為解決外省軍民安置問題而心力交瘁,宣佈不再連任後,高玉樹相當輕易地擊敗國民黨候選人王民寧,卻讓國民黨高層大為震驚。不管高玉樹本人的說法或國民黨的報告,都指出高玉樹對台北市街巷的了解,與能活用在美國第一手學習的科學知識與艾森豪的選舉技巧,是高玉樹勝選的主因。但國民黨自己的內部報告與高玉樹胞弟楊玉成的口述歷史,則進一步點出殷實的本省籍台北市民,對國民黨的統治極度不滿,也是高玉樹輕鬆勝選的原因。

日治時期接受現代思潮的在地台北市民選擇了進步的高玉樹,而高玉樹在第二屆市長任內,也很快就讓台北市煥然一新。中山北路「天橋」的搭建,舒緩了從北門平交道到中正路圓環的嚴重堵塞;南京東路的延伸,將惠通橋以東的中山區納入台北市的中心商業帶;羅斯福路的拓寬,解決了台北南區的道路空間不足。被佔用的公園綠地如伊通公園與介壽公園陸續興築,而日本時代就有的都市計畫作業不但恢復,都市設計的概念也第一次被帶進所謂的「美觀地區」。

但正因為高玉樹在台北的聲望高居不下(相較於當時有些黨外地方首長,缺乏具體政績支撐),國民黨將他視為「島內頭號對手」。在當時不過三年的市長任期,高玉樹居然被國民黨掌握的台北市議會移送監察院十六次,理由從現在看來匪夷所思的「開通南京東路的必要性」,到施工節省預算以致於「預算保留數過高」等。因為國民黨不分清紅皂白瞎整市府官員,連國民黨派到高玉樹身邊的「監軍」,居然也一起惹上官非。而當中最荒唐的是以市長官邸的水電費過高,要辦高玉樹與市府主秘柯台山等人瀆職,結果小小一間官邸的水電費,檢察官居然花了三年來決定不起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