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靶都沒畫就射箭的「被請辭」 就叫鬥爭

2014-08-19 12:15

? 人氣

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左)被請辭,主委王郁琦(右)親自將張案移送調查局。(資料照,余志偉攝)

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左)被請辭,主委王郁琦(右)親自將張案移送調查局。(資料照,余志偉攝)

內閣多事之秋,立法院休會期間連番異動,不論是出於自願或被爆料而離職,沒有一件人事異動如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被請辭」這麼離譜,七十二小時內異動原因逆轉,緊接著,二十四小時包括原機關陸委會、和張顯耀本人見刀見骨反擊或逆襲,從八月十四日通知張調動迄今五天,「被請辭」實情依舊撲朔迷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陸委會或許仍未意識到端不出證據的嚴詞「指控」,已經讓這件靶都沒畫就射箭的人事異動,成了不折不扣的「內部鬥爭」,因為張顯耀在聲明中慨言任職以來,「一言一行都遵從總統、國安會秘書長及主委指示辦理」,形同毫不遲疑地把「粗暴」二字敬奉馬英九、金溥聰和王郁琦三人,聲明最後甚至直言要陸委會謹慎發言,「免得傷人傷己」,顯已做好玉石俱焚的準備。

從第一時間宣布張顯耀因「家庭因素」請辭,外界自然反應是:難不成又鬧緋聞?果若如此,不必「行政調查」,隨手送給媒體就是一樁讓人「自動請辭」的料;接著又有傳聞可能涉及金錢利益,此說則應「移送政風或廉政調查」;陸委會最終版的說法是:「工作有疑有待釐清,必須調離現職接受調查」,張顯耀職司兩岸事務,此說立刻引來更多揣測,忠誠?洩密?國安?,隨即還補上「涉及司法程序」,那情狀更嚴重了,難不成是間諜?

綜合各界揣測與傳聞後,「兩岸決策官員」終於提出一套說詞:高層接獲的檢舉信函包括:張逾越談判授權,並為南部台商疏通投資等。前者,只有海陸兩會內部人士知曉並判準到底是否逾越授權,若真有檢舉必來自兩會,直接印証談判隊伍內部不和,此一不和非始自於今日,年初陸委會副主委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去職,高主掌兩岸事務多年,一板一眼,談判桌上纖毫不讓,被嫌棄的是「太兇了」;張此次去職,看來理由剛好相反,是「太友善了」。

重點是:一、軟硬之間到底誰說了算?二、談判必須授權,臨桌還得應變,若嚴重到必須遭到「行政調查」,乃至「司法程序」,都是非同小可之事,絕非陸委會一句,「先調離現職再安排」可以對付得過去,如果調查後沒事,張顯耀還回得去嗎?回不去的張顯耀能告陸委會或匿在背後的「高層」加重誹謗嗎?名譽損害國家能賠償嗎?

至於台商個案陳情,張顯耀身兼海基會副董事長,海基會就是服務台商,不要說在談判桌外的「順手反應(或陳情)」,前董事長江丙坤最為台商樂道的就是案案關心,甚至經常為台商個案親筆信函到對岸表示關切,除非逮到證據直指張顯耀收受利益,為台商排除投資障礙本來就是政府應為,張顯耀為台商陳情若錯,那兩會得定出內規,以後海基會不得關心台商個案,或台商個案只准董事長關心。

政務官難為,馬政府的政務官尤其難為,來來去去頻率愈來愈高,還記不得名字就下台的比比皆是,請政務官走路需要使出這招嗎?前勞動部長潘世偉因涉緋聞下台聲言主因是「擋人財路」,政風處沒動沒靜,廉政署沒聲沒息;張顯耀去職,風風火火讓尚未立案的調查局親往陸委會「了解案情」並立案調查,人都打包離開了還能查到什麼?照高層說法,調查局早該前往搜索海陸兩會才對。

張顯耀離職五天,搬出了調查局,立即可見的用意有二:第一,事涉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國家機密,不必也不能說明,媒體甭追了, 追也追不出答案;第二,事涉調查,張顯耀最好閉嘴,都立案調查了就甭再喊冤。都民國一百零三年了,為了一樁人事異動,還玩出軍統中統保密局的招數,除了誇張就是離譜。

機密,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然而,既扣上「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的大帽子,也不宜妄測高層俱無所本,招子既已撂下,就看調查局能不能邊演邊編劇,把這齣民國百年後的謀報劇編完上檔。不論是高層粗暴,或者王郁琦生嫩,既把政務官榮譽與名節玩到這步田地,調查局最好別拖拉搞神秘,有案辦案無案還人清白,最重要的:萬萬不可司法為政治服務,奉旨辦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