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都該懂的大數據實務運用:《大數據的關鍵思考》選摘(2)

2020-03-08 05:10

? 人氣

養數據通常有兩類,一類是網站自身沒有的數據,需要使用者主動提供;另一類是公司擁有但沒有收集的數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要收集公司沒有的數據,在養數據時,通常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技巧。例如:現在國內、外有很多個性化的手機購物應用程式,會根據使用者的偏好推薦商品,讓每個人都有完全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具體的運作原理是,當用戶第一次使用這些應用程式時,介面中會彈出一些問題,以互動的方式收集使用者的資訊數據,例如:出幾款衣服,讓用戶挑選喜歡哪一款。這樣,在幾個問題之後,應用程式就知道用戶的喜好了。

這類應用通常還有另一個特點,即讓用戶點「讚」,點讚的功能,就是讓用戶明確的告訴應用程式自己喜歡什麼,如此一來,用戶就可以在過程中,不斷透露自己的偏好,應用程式就可以養出使用者的核心數據。

對於公司有數據但沒有收集的狀況,則更多是因為內部資源協調和公司決策的問題。很多提供餐飲和團購資訊的網站,通常有一個功能是「把資訊透過簡訊發送到手機」,這樣就不需要使用者特別記錄,不過有些網站會記錄使用者的手機號碼,有些網站不會。

那麼,這些手機號碼需不需要企業存下來呢?這就是一個與業務決定和資源協調的相關問題,如果決定記錄,則需要開發人員在後台優化功能,如果不記錄,就會遺失這部分資訊。我的想法當然是記錄這些數據,也就是養數據,因為,這不僅能夠檢驗用戶的手機號碼是否有效,還能夠慢慢建立企業與用戶的社交關係。

總之,「用數據」更多的是一種方法論,而「養數據」則是一種數據戰略,是基於深入業務理解的更高層次商業決策,數據養得時間愈早,累積的數據也愈多。養數據同樣也是一種管理和商業藝術,在養之前可能誰也不確定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但一旦養成,則會產生非常大的商業價值。

*本書作者在2010年至2016年先後任職於支付寶、淘寶,並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及首任數據委員會會長,期間開發多個數據產品,成功帶領阿里巴巴轉型成為數據公司。本文選自《大數據的關鍵思考(增訂版):行動╳多螢╳碎片化時代的商業智慧》(天下雜誌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