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都該懂的大數據實務運用:《大數據的關鍵思考》選摘(2)

2020-03-08 05:10

? 人氣

如果一家投資公司想收購A公司,就會從重複購買率看A公司整體營運優劣或用戶品質等;如果從A公司營運的角度來看重複購買率,那麼它更應該關注的是日、週級別的重複購買率變化趨勢,或者當月新增客戶,有多少人在三個月後重複購買,從而衡量出每個月新增及原有客戶的忠誠度和品質,進而找出改善的空間。在知道了以上的背景之後,再去選擇使用什麼數據,不是更加準確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數據應用因小而美

 

2011年年底,作為一名數據分析師,我開始思考怎麼從「用數據」轉變為「養數據」(即從數據化營運轉變為營運數據),這段時間我特別煩惱該收集什麼樣的數據。而且,我也曾試圖做出一個特別大且適合多數人使用的數據應用,但後來發現,這在數據應用的起步階段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要找到可以解決大部分需求的數據應用並不容易;再者是當時公司的數據非常豐富,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因素之間的聯繫又很複雜。

所以,當開發數據應用時,數據就等於原料;當原料一直處於變化的情況下,做出來的產品就很容易產生問題。體會到數據和應用的關係之後,我最後決定從小角度切入,先把小應用做出來,這就是很好的標靶。

這裡說的「小」,指得是應用的目標很具體。請注意,「小」不是指數據量。許多人在沒有獲取足夠的數據,且缺乏對數據理解的情況下做出決策,其實是在「享受」自己的無知。譬如:對於一款數據應用,如果我的目的是分辨兩種決策誰更好以及差異在哪裡,這就是很具體的問題;但如果我的目標是想知道如何讓公司獲利,這就是一個空泛的目標。

經過一番周折後,按照小角度切入的想法設計數據應用,就可以做得具體而快速,而且可以避免因原料的變化而導致數據缺失的問題。

養數據戰略

觀察LINE與臉書互動,看出他對妳有沒有意思!(取自YouTube)
這類應用通常還有另一個特點,即讓用戶點「讚」,點讚的功能,就是讓用戶明確的告訴應用程式自己喜歡什麼,如此一來,用戶就可以在過程中,不斷透露自己的偏好。(取自YouTube)

「養數據」還有一個重要含義,就是要決定收集哪些數據。這個決定不容忽視,因為這可能是公司數據戰略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很多公司的做法,是有什麼數據就收集什麼數據,完全沒有主動性,如此會遇到的一個核心問題——公司自主思考的能力開始喪失,對該收集什麼樣的數據並不了解。

在我看來,被動收集數據的行為是「收集」,而主動收集數據的行為則是「養數據」。再拿上述的某電商婦幼類別為例,如果收集主體是一家醫院,寶寶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和媽媽的姓名等數據的收集,就是收集數據,因為在住院檔案和出生證明上,這些都是不可少的。

但是,如果是婦幼用品品牌要針對家庭行銷,這些資訊顯然不足,寶寶奶粉的品牌、家庭收入、職業等資訊,則需要企業主動收集,這些數據也就是「養」出來的數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