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上帝的兩次伸手 —馬拉多納和世界盃

2014-06-15 11:50

? 人氣

2009年11月18日晚,提耶裡‧亨利(Thierry Henry)在愛爾蘭隊球門前一米處,用手把球捅了進去。進球有效,法國隊從而擠進了次年世界盃決賽圈,輿論驚叫「上帝之手」再現,愛爾蘭國小聲弱,譴責大多來自中立方,但頂級職業球員們紛紛出來,解釋亨利大帝的心理:他不能不這樣做,相信任何一個球員出現在那個位置,都會這樣做。早已退役的齊達內則玩起了文字遊戲:「亨利不是欺騙,他只是犯規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任何一個球員,在那個局面下都會這麼做:伸出一手,並在球入網後迅速撩衣慶祝,讓進球第一時間成為裁判眼中的事實。英國的體育經濟專家分析說,這一球之所以致命,之所以法國人後來也堅持讓賽果不得更改,是因為法國隊進入世界盃,必將拉動法國博彩業、媒體業等行業的消費,收益至少為10億歐元;法國人甘願為此犧牲同愛爾蘭的外交關係。愛爾蘭隊離開世界盃,損失不過1億歐元,就以功利主義理論衡量,也該讓法國出線。

但亨利伸出的手,不可能像馬拉多納伸出的手那樣終獲諒解。法國隊不是一支更好的球隊,他們在世界盃上的拙劣表現證明了這一點;愛爾蘭的必勝客連鎖店派發比薩餅,慶祝寡廉鮮恥的法國人早早回老家。決賽圈一輪游,除了給法國拉升GDP,沒有為足球增加任何東西。人們說,法國本就不配出線。

然而,1986年的足球,和2010年的足球真有本質的區別?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瑪,在看完1986年的英阿四分之一決賽後一篇隨筆中寫道,有個朋友,也是前職業足球運動員告訴他,千萬別生氣,也別困惑:「他向我擔保,馬拉多納事實上別無選擇。如果他承認他是用手進的那個球,隊友可能會殺了他。」何況,「你可知道有上千萬的美元,會因這一球而處於危機之中?」

世界盃如同一個拉著一車鋁合金板的三輪車伕,蹬隔幾步,身後就咣當咣當地響成一片。十幾億、幾十億人在同一時刻關心一場比賽,一個球進不進,關係到千萬美元的易手。然而那年,我們都還純潔得像剛蛻了皮的蛇,討論著「上帝之手」的真相。

足球的魅力在於說不清楚,在於爭議,在於錯誤被縱容,誠實者被冤屈,電子裁判始終無法得到完全啟用,正因為人為因素早已成了足球的一部分,假如每個身體接觸,大屏幕上都會像擊劍比賽一樣亮起紅燈或綠燈,那麼看台上早就沒人了。於是,我們繼續討論「有一點用手,有一點用頭」,討論「這個點球該不該判」,只有在這個層面上,足球還是潔淨的,僅限於純粹愛好的,可以讓我們忘卻背後那涉及億萬美元的、千絲萬縷的利益瓜葛。

與老同學山嶽相隔,我卻越來越欣賞這個有些古怪的人。他崇拜巴西隊的三叉戟,但也熱愛馬拉多納和阿根廷隊,他愛濟科、普拉蒂尼和蘇格拉底,也喜歡布魯查加,他以前經常跟我說:「布魯查加啊,是最被人忽略的一個人,即使他打入了決賽制勝球;阿根廷隊的布魯查加,就像巴西隊裡的卡雷卡。」這種博愛,也許是那些略一懂事就關心足球、受過八十年代中後期藝術足球熏染的八零後才會有的。「上帝之手」增添而不是損害了八十年代的傳奇色彩,就像競於詐術的漢末—三國紛爭,浪漫得像夢一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