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FTA(5):服貿協議豈有不能改的道理?

2014-06-14 05:31

? 人氣

太陽花學運落幕,先立法後審議的承諾即將在立法院臨時會見真章。(反服貿凱道集會資料照,吳逸驊攝)

太陽花學運落幕,先立法後審議的承諾即將在立法院臨時會見真章。(反服貿凱道集會資料照,吳逸驊攝)

前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全球化的脈絡下,台灣與中國的經濟整合持續廣化、以及深化,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日益攀升。以2012年10月截止的資料來看,台灣對中國(不含香港)的貿易總額高達美金1,083億(21.7%),超越日本、以及美國,其中出口712億(27.4%)、以及進口371億(15.5%);如果加上香港,這些數字將分別是1,434億(28.8%)、1,049億(40.4%)、以及385億(16.1%)。

在李登輝總統時期,政府除了採取「戒急用忍」政策,還鼓勵企業「南向」。陳水扁政府一上台就面對全球性的經濟風暴,對於台商蜂湧西進,已經禁不勝禁,只好朝「有效管理」著手。迨馬英九政府班師回朝,全力擁抱中國、視中國為台灣經濟的唯一希望,特別是雙方在2010年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 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實質上就是FTA的框架,而『服貿協議』則是天羅地網之下的眾多經貿協議之一。

對於國民黨政府說,台灣與中國的經濟整合是不可避免的,而ECFA就是萬靈丹:就消極面而言,由於中國與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如果台灣不加快腳步,經濟注定會被邊陲化,因此可以透過ECFA進入東協;就積極面來說,只要簽了ECFA,中國原本向韓國、或是日本所進口的東西,可以轉而向台灣來採購,因此商機無限。民進黨對以為在「一中市場」的框架下,台灣就是下一個香港,因此,指控馬英九政府,是將台灣的主權拿去交換經濟利益;不過,蔡英文在2012年把總統大選的政見改弦更張,轉為指控ECFA的簽訂過程不夠透明,與國民黨並未有重大歧見。至於台聯黨、以及親民黨,則炮火集中在政府偏袒財團,未能關注中小企業、或是中下階層。

自由貿易的基本假設是國家不可能生產所有的東西,因此,唯有發揮本身稟賦來取得比較利益,再透過國與國之間的交換,那麼就可以讓全世界的福祉達到最高。基本上,這是單純地從效率著眼,認為貿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政治經濟學、或國際政治經濟學者則會指出,還有一些重要的政治課題必須面對,包括民主課責、財富分配、甚至於國家安全。


服貿協議與行政協定的審查

從去年的九月馬王政爭到當下學生佔領立法院、甚至於攻進行政院來表達強烈不滿,癥結在於國民黨政府以行政協議為由,意欲強行通過與中國簽訂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們的「反黑箱」訴求,就是不滿執政黨透過國會席次的優勢,以遂行行政專斷,把立法院矮化為行政院的立法局,而總統則將自己膨脹為帝王,儼然是走回頭到專制時代,沒有把人民看在眼裡。對於這樣的民主赤字,西方國家在過去三十年來的作法是強化國會的監督機制,特別是估算對於農民、工人、以及環境的影響,因此,只要人民有所質疑,就必須費心解釋,豈可一副「你們老百姓都不懂」的態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