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民主社會推崇多元自由,但是在不同的時段,獨裁也可以是人民的選項。
「民主」的反面是「獨裁」。但是當國家面臨威脅,人民往往自願放棄個人自由與人權,無條件支持國家以非常手段度過危機。
維護主權獨立是台灣主流民意
獨裁者(dictator)這個名詞源自羅馬共和國時期的一個行政官位。羅馬共和國的元老院是西方民主議會的雛型,數百名代表公民的元老(senators)共聚一堂,相互議論爭辯,共同治理國家重要事務。但是當羅馬面臨危機,例如受到強大的外敵攻擊,元老院會選擇適任的行政官,授予絕對的權力,任命為統領共和國的獨裁官。
獨裁官可以統籌資源,不受制衡。危機結束以後,獨裁官再將權力交還給元老院。最出名的獨裁官是辛辛納圖斯(Cincinnatus),西元前四五八年羅馬遭受外部敵人包圍,他臨危受命,領軍滅敵保衛羅馬。退敵之後,他辭職返回莊園務農。美國中西部的大城辛辛那堤市(Cincinnati)就是以他來命名。
台灣人民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透過剛結束的選舉,賦予蔡英文完全執政的權力,相當於四年任命的獨裁官,期望她能夠帶領台灣脫離危機。
習近平崇敬毛澤東,上台鞏固權力之後,帶領中國回頭走極權保守路線,對內整頓異己不手軟,在外展現實力,讓全世界繃起神經。他對台灣不像江澤民、胡錦濤讓利收買人心,反而強硬壓縮台灣的國際伸展空間,認定「一國兩制」為解決「台灣問題」的唯一方案,將兩岸關係降為不對等的中央與地方關係。台灣民眾普遍感受到中國的不友善,再加上去年香港因為反送中引起的社會動亂,讓台灣憂心自己珍惜的民主自由會被北京改變。維護主權獨立是今天台灣的主流民意。

危機時期,部分自由人權恐倒退
年初的選舉是一個重要的民意分水嶺,民眾對於模糊不清的兩岸關係感到焦慮不耐。韓國瑜的「九二共識」跟柯P的「兩岸一家親」想以拖延方式維持現況,規避在台灣主權議題上與對岸對抗。蔡英文清楚表達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的立場,同時承諾繼續追求國際社會的支持。雖然面臨中國政治、經濟打壓,甚至可能的武力恐嚇,台灣人民依然透過民主機制,選擇民進黨政府,以行動確保台灣與中國的主權分離。
今天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在建立國家認同、共同價值觀的過程中,往往有一段黑暗甚至血腥的歷史,必須消滅或壓制部分有不同意見的人才能夠建立「共識」。有了共同的國家觀念,然後才開始漫長的民主化過程。美國經歷過對英國的獨立革命、死傷慘重的南北內戰,才有今天的美國。台灣是少數沒有經過國家認同的內部鬥爭就民主化的國家。以陳水扁二○○○年不到四成的得票率推算,當時大部分的台灣人對於「一個中國的論述」尚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