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台灣(3):當前媒體的困境與出路

2014-03-11 07:07

? 人氣

這樣的現象顯然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述這幾個關鍵詞無法涵蓋我要講的全面的內容,但卻是我對這個主題的一些思考。接著,再回過頭來針對「媒體統治」,我想再提一些我的想法。

全世界的媒體都面臨到財政、經營上的問題,但是西方社會,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Times)為例,他已經窮到要把辦公室大樓某幾層租出去,要向墨西哥暴發戶商人去借款,即使這樣的困境,《紐約時報》的內容從來沒有做過「news you like to know」的調整,照樣維持他長期的風格。試想,《紐約時報》發行人不知道若他的版面做一些調整,發行量會多一點嗎?如果把新聞小報化一點,可以賺更多的廣告嗎?

英國的《衛報》(The Guardian),最近因為NSA竊聽醜聞曝光後大紅特紅,大家都在談這個報紙。這份報紙的發行量是十五萬份,並非百萬份大報,可是這份報紙的影響力大過兩三百萬份的報紙。《衛報》也一直維持他一貫的風格。

我對媒體困境的解決事實上是悲觀的,因為台灣社會有點莫名其妙,一方面罵媒體,又一方面支持被我們罵的媒體。例如談話節目,可以有到2.13的收視率,若沒有人看哪有這個高的收視率?但大家看了又罵它。

不過,我還是常在做夢,我一向有三個夢,第一個夢,就如同完全不可能原理,希望真的有一個獨立媒體出現。有錢人願意拿出一點錢,辦一份台灣的《衛報》,只要求十萬份、十五萬份,不要求百萬份。台灣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可能或機會?

第二個夢是,是否可以有一份報紙的總編輯、報館主要經營跟編採的人,有一天突然從惡夢中驚醒、良心發現,要改變原有報紙內容,要改變辦報、辦媒體的定義。壹傳媒之所以成為國家通訊社,先不論喜不喜歡,但它的確改寫了台灣對新聞的定義。壹傳媒都可以,為何台灣其他媒體不可以?

第三個夢是,我曾經對TVBS做過一個建議,期望他們在眾多的頻道中選一個頻道,把播報新聞的順序做一些調整,不要放一些小報化、瑣細的、跟多數人沒有相關性的新聞。 試試看把媒體的框架調整、電視新聞的流程調整,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為什麼每家媒體都要變成小數點三位數字以後(收視率)的奴隸?我講完發現所有主管都在苦笑,可能認為我這個人老說一些做不到的事情,還是很慚愧做不到,我不知道。

雖然我很悲觀,但我認為這三個夢都不是那麼困難。華人社會有錢人多得很,只要有一個人有像我一樣的感慨,能去辦一個獨立媒體,有沒有可能改變現在的媒體困境?當然是有可能。《中國時報》從創報,一直到六0、七0、八0年代,曾經影響台灣社會、民主政治的進程,影響許多政治人物的決策,我們不祈求能有早年《中國時報》的影響力,但可不可以在現實的環境中,有一個十萬份的媒體,可以有當年《中國時報》的影響?

有一段影片,是一九五0年代CBS主播莫洛(Ed Murrow),第一個站出來對麥卡錫主義對整個美國民主政治的影響發難,在批判麥卡錫參議員的新聞節目中講了一段話。他說麥卡錫之所以做出這麼多事情不完全是他的錯,他引了莎士比亞的名作《凱薩大帝》(Julius Caesar)的一句話:「錯誤,親愛的布魯塔斯,無關我們的命運,而是因為我們自己所造成的。」坦白說,做記者的人,做大眾媒體閱聽者的人,事實上對台灣媒體困境之所以形成與難以解決,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要記住,錯誤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風傳媒》發行人/原文選自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最新出版《決定台灣的29堂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