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補修黨外學分

2014-01-08 14:03

? 人氣

康寧祥回憶錄發表

康寧祥回憶錄發表

帶著補修黨外學分的心情,三天硬拚完了《台灣,打拚──康寧祥回憶錄》。這本大書,坐著讀躺著讀都辛苦,但是,上手之後卻輕易放不下手。特別對我們這種生活經驗迥然不同的晚輩而言,連他回憶台北萬華堀江町都讀來津津有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上念大學,第一次聽老康政見發表會,冬雨綿綿的雨傘陣下,場子不大而擁擠的群眾個個激動,我卻聽不到他講話,因為他的聲音完全沙啞了,那次選舉他爭取連任落選。

第一次與老康面對面則是1989年進入立法院跑新聞,傻記者興奮兮兮地奔到他面前,告訴他聽不到他政見發表的往事,他笑咪咪地帶著我一路走回他的研究室,告訴我的就是蔣經國跟他說李光耀台語講得真好的那一段,還衝著我笑說,「這樓梯連蔣經國都親自爬過哦」,我猜他是暗示我跑新聞至少台語要輪轉些。

康寧祥在「黨外」的特殊之處在於他聯結了台灣民主先輩,與1949年撤遷來台的自由派人士,既未坐牢亦未流亡的他,卻傳承了統獨本外省致力於台灣民主的前輩們的經驗與智慧。在吹台青政策尚未啟動前,蔣經國對他別有青睞,連自己因為糖尿病切掉了腳姆指都不諱言,這在當年可是國家機密;許信良脫黨參選桃園縣長當選後,在他建議下,蔣經國親自走訪;孫運璿出任行政院長,特別向他致謝,只因為他和蔣經國敘談時對孫頗有稱許;而黨外更在他的奔走提攜下,從聯合參選到聯合問政,到催生民進黨。

「黨外形勢大好,內部就開始搞分裂」是老康從政以來永遠的痛。艾琳達當年來台,老康當保人,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艾琳達撰寫《反對運動總批判》,卻以「革新保台」與「革命保台」兩種路線嚴厲批評他;《美麗島雜誌》創刊他是社務委員,不到兩期就被拔了;他為在美求學的邱義仁介紹打工機會以紓解經濟壓力,邱義仁返國後卻以「批康」為最大事業;林正杰首度參選台北市議員,老康為他的省籍背書,林則以「體制內改革」還是「改革體制」批康;自《大學雜誌》到《台灣政論》,他與張俊宏始終是老戰友、老夥伴,但張太太許榮淑卻成為批康大本營的老闆娘。

民進黨組黨箭在弦上,海外有許信良搞組黨運動,島內還有編聯會也要組黨,三路齊發幸好沒有全面開花。當年面對批康風潮,他低調以對,結果立委連任落選;催生民進黨之後,他執意支持外省大老費希平競選黨主席,連他最好的兄弟張德銘都難以忍受,改投廢票,結果第一任黨主席是一直對創黨時機有所保留的江鵬堅;隨著政治形勢愈趨開放,民進黨主席從美麗島受刑人到辯護律師群,幾乎輪流當了,他卻在民進黨內愈來愈寂寞。

民進黨沒給他公平的評價,他用一本回憶錄對自己一生從政做了交代,第一次全面地冷眼評價他的老戰友、新生代,反省的是反對運動面對權力的脆弱。中壢事件主角許信良在當晚「人間蒸發」,事後則有兩套說詞,連蔣經國親訪後到底談了什麼正事?許信良都前後不一,更甭提中泰賓館事件,群眾還有衝突之際,許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和王昇吃宵夜,老康落筆緩和卻字字沉重。對比之下,兩位美麗島受難者家屬許榮淑和周清玉從爭搶辯護律師,到訪美團誰能跟誰不能跟都能吵,就屬芝麻綠豆到讓人發噱又感慨。

是老康看不清楚大形勢?還是深受老一輩薰陶後的「作派」使然?當年他想融合省籍不成,如今想融合統獨更是天方夜譚;當年他想禮敬外省大老不成,如今要黨內後輩禮讓「五府千歲」同樣困難。如果政治只剩下選舉爭勝,人際恩怨倫理就只能是大形勢下的小泡沫,不值一提,然而,這些數不清的幽微細節,即使翻轉不了歷史,卻仍留下了痕跡,勝者為王,而敗者卻不盡然是寇。

1986~1989年重回立法院一屆之後,接任總統的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啟動修憲工程,老康轉而擔任修憲國代、繼而出任監察委員,別人看得只是民進黨內權力,他看得卻是台灣的憲政體制與民主體質。至於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八年,他略而不表,留下伏筆:下一本書內幕更精采!

就像黨外時期他沒得到公平的評價,執政時期的民進黨人對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和國安會秘書長的他,評價顯然也不高,是老康受了委曲?還是他自己的侷限性?這些此刻我找不出答案的問題反覆出現在我腦海,黨外這門課的學分僅憑一本書肯定是不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