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德觀點:迎戰IFRS 17魔王,保險公司與民眾如何因應?

2020-01-23 06:20

? 人氣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會計準則(IFRS 17)發布後,保險公司可能更不願意承擔大規模的長期保險。圖為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會計準則(IFRS 17)發布後,保險公司可能更不願意承擔大規模的長期保險。圖為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IFRS 17最具爭議的改變,是讓資產和負債同樣按照市場估價。然而,儘管新標準會給保單發行者帶來難題,卻更能反映資產品質,加上高齡化讓延長工作年限成為常態,更應提高勞動力運用率,加強個人獨立訓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利率下降的狀況看來沒有減緩,這種情況下誰受到的影響最大?由於利息以複利計算,邏輯上來說,答案應該是那些持有投資時間最久的人,所以通常會是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類似的退休相關服務業者。

人壽保險涉及許多不同的金融工具,各工具的商業模式略有不同,在傳統的定期保險模式中,保險金是死後才會支付;然而,保險已經變成一種高彈性的金融商品,許多相關子行業都逐漸扮演其他角色,例如美國在工會邊緣化之後,醫療保險就從風險管理工具,變成了一種與醫療服務業者進行集體談判的機制。

壽險入侵資產管理地盤

人壽保險亦是如此──它逐漸入侵資產管理的地盤,終身壽險不像是定期保險,前者不僅是投資,也具有現金價值,這種資產可以當作個人貸款的抵押品。在今日低利率回報的環境下,終身壽險在台灣、日本及南韓特別受歡迎,資產額超過5兆美元;其中大多數投資於海外,規模甚至大到吸引了東道國(像是美國)的注意力。

上述三個國家都是這個獨特發展模式的先驅;東亞國家的投資雖然未必集中於政府,但歷來都傾向於集中決策。亞洲的退休金制度與個人投資顧問發展,都沒有像在西方那樣徹底,然而不管問題是集中在哪個部分,都反映了幾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眾所皆知,這些國家的人口老化狀況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第二個問題是這些地方的市場投資機會有限。國際貨幣基金(IMF)2019年10月的《金融穩定報告》(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上點出了,壽險公司資產與這些國家國內企業債券市場的比率:日本、台灣及南韓分別為23倍、14倍及10倍,遠高於歐元區和美國。在後兩個國家,政府債券的供給相對較少,日本的供給則是大部分都被央行吃掉。這些國家的個人投資者傾向於透過中間機構進行債券投資,尤其是投資海外。

儘管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定期保險和終身險之間具有差異,但在保險公司眼中,兩者的商業模式大抵相同。人們死亡的時間各不相同,早死與晚死的機率通常會彼此抵銷,所以只要保單承諾的回報是固定的,無論是定期險或終身險,保險公司承擔的主要風險都來自利率與資產市場波動。

IFRS 17要求盡早揭露風險

針對保險產業新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會計準則(IFRS 17),讓壓力浮上檯面:要求公司盡早揭露風險,不要讓問題在保單到期之前繼續惡化。新準則實施時間已被推遲至2022年1月,預計在韓國的影響會特別嚴重,因為韓國的保險公司過去以高利率出售了許多固定收益保單(日本則不需強制實施IFRS報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