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監理科技:只是一個更聰明的法遵工具嗎?

2020-01-24 06:30

? 人氣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美國學術機構紛紛探討AI道德議題(資料照,AP)
RegTech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運算等各種新科技回報監理資料,全程不需真人干預。(資料照,AP)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隨後與英國央行合作,舉辦了為期2周的TechSprint,發展出一個概念論證,證明報告制度需求的確有可能翻譯成機器可讀的指令,這樣一來就可以繞過人工解釋,讓各方遵循法規的方式更一致。電腦可以根據法規撰寫的指令,直接從公司的資訊系統中提取必要的資料,回報給監理機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監理機構與相關業者還開始評估所謂的數位監管申報系統(Digital Regulatory Reporting, DRR)是否可行。他們在2019年3月發布第一份報告,強調該計畫正在為遠大抱負努力,同時也提醒「通往實現DRR的路充滿各種未知」。要讓內容差異很大、流程又都很特殊的各種業務,符合相同的產業層級規範,必然會遇到一項艱鉅挑戰。而且在將自然語言翻譯成程式碼代碼時,也會遇到技術障礙。但只要成功,努力就絕對值得,該計畫的下一階段,就是進行整個DRR產業的成本效益分析。

RegTech有待時間證明其效益

儘管RegTech呼聲很高,但其實還在萌芽階段。它是否經得住時代的考驗、是否能在法規遵循這個以人工為主的領域掀起一番變革,將取決於相關各方如何克服營運、結構和技術方面的挑戰。監理環境會不斷變化,如果不能預測未來需求的形式和內容,今天的解決方案可能到了明天就會沒用。某些公司因為目標不斷變化,而不願意投資增強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其他公司則希望在承諾使用某種特定科技之前,先得到某種形式的監理「批准」。

要使用RegTech,也大幅仰賴金融產業、技術專家和監管機關之間的跨部門合作,去支持開發所有人都可接受的可行解決方案。例如必須用一致的定義將資料標準化,才能讓機器自動回報監管資料,但前者將是一項巨大工程。歐盟擁有數一數二全球最複雜的金融服務監管框架,目前正尋求開發通用的金融資料語言;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語言對於減輕報告負擔極為重要。

此外,數據處理和共享方面的限制,也可能妨礙跨境和金融集團內部法人實體的有效協調。RegTech的創新,將讓打擊金融犯罪這種注定跨部門且跨國界的工作獲益良多。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在2019年夏季最新舉辦的全球TechSprint以反洗錢為主題,重點是怎樣的加密技術可以讓訊息共享不違反數據保護法。該活動喊出「以網路打敗網路」(it takes a network to defeat a network),將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律師、學者和監管機關聚集在一起促進合作,對發展全球有效的解決方案極為重要。

香港金融管理局最近在2019年11月舉辦了一場防制洗錢與防治恐怖份子融資的RegTech論壇,鼓勵銀行用新科技打擊金融犯罪,並促進與監理機構的對話,藉以盡量發揮新科技的潛力。RegTech的確可能讓未來法令遵循的方式更準確、更有效率、更划算;可能還會因此找出目前還未被揭發的不當行為,讓世界更美好。但最後的效果,主要還是得看產業與規則制定者之間是否能順利溝通。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劉維人,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