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卿觀點:網路時代,為什麼還要做實體書店?

2017-01-29 06:50

? 人氣

方所書店(H2NCH2COOH /維基百科)

方所書店(H2NCH2COOH /維基百科)

在2011年方所成立的時候,很多人會問:「現在實體書店不景氣,你們為什麼要做實體書店?」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會問:「網路消費是否會對書店造成很大的衝擊和影響?」事實上,網路生活、網路消費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應該已經是一個不容逆轉的現象。所以,與其去思索網路會帶給方所怎樣的衝擊,不如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在這樣的時代裡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存在的理由什麼,哪些事情是實體書店可以做到而網路書店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文化傳承與美感教育的初心

在方所創辦人毛繼鴻的採訪中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做方所?」

從我們的觀察中,他做方所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毛繼鴻先生認為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之後人們對文化會有更多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感會更迫切。第二個理由是,他相信蔡元培先生當年說過的一句話——美育救國。他認為提高人的審美,讓人在美這種崇高的情緒裡面獲得生活的體驗可以提升一個人的素質,可以改變這個社會。

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年毛先生和藝術顧問又一山人到日本的一個和紙工坊考察,期間方所的藝術顧問非常地感慨,他說,日本那麼注重文化的傳承、技藝的傳承,中國也有很好的工藝文化,但卻好像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那時候毛先生就和又一山人說,那我們就一起來做吧。因緣際會,他在臺北認識了誠品書店的創始人之一廖美立女士,廖女士在誠品待了20年左右的時間,她對於圖書的經營以及如何梳理圖書的知識架構非常有經驗和心得。所以這三位就成為方所開業時的主創團隊。

銅牆呈現中國山水的皺褶感。
銅牆呈現中國山水的皺褶感。

方所想提高人們的審美,打造傳播知識的場所,因此方所必須要把在意的細節在空間裡展現出來。方所廣州店的銅牆是用手工打造出來的,那時候毛先生希望能借由噴火槍在銅牆上的痕跡,以及手工敲打的起伏,讓這面銅牆呈現中國山水的皺褶感。

廣州方所的咖啡區。
廣州方所的咖啡區。

上圖是廣州店的咖啡區,很少書店會把咖啡區放在店面的中間。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方所希望咖啡區能有廣場的效果,人們可以在這裡自由的交流,討論,甚至無所事事地坐在這裡也行,人可以在旁邊流動。

旁邊的這個桌子,遠遠看去似乎不起眼,但他其實是400年的柚木。關於400年的柚木有一個小故事。這棵400年的柚木不是方所把它砍倒的,它在80幾年前就已經躺在廣東的佛山,但是一直無人問津,為什麼?——因為它的身上有一個小洞,沒有人敢買他。那時候方所剛要成立,工作人員稍微做了一個探測,認為這個洞只是在淺層而已,所以毛先生就很大膽地的買下了這棵樹。後來驗證這個洞真的只是在表層。在方所,每每坐在咖啡區的時候,心裡都有一種感動,因為我覺得它是一種象徵,什麼象徵呢?就是方所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家實體書店,更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學校,方所在做教育,就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樣。第二件事情是如果人要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信念有多強,而不必斤斤計較一時的得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