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WTO回來了嗎?

2013-12-09 13:24

? 人氣

WTO部長會議終於達成18年來第一次的貿易改革協議。

WTO部長會議終於達成18年來第一次的貿易改革協議。

經過冗長的會議、等待了十多年,WTO(世界貿易組織)終於達成了簡化通關手續的貿易改革協議。這是否代表著─WTO回來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號稱是全球經貿史的里程碑,世界貿易進入一個新的規則、制度,但之後除了幾個重要大國加入WTO外,一切都顯得那麼乏善可陳。在2001年開始展開的杜哈回合談判,卻是一談13年,毫無進展、全無成果。對倡導以WTO為核心進行多邊談判者而言,是令人沮喪的。

杜哈回合談判停滯、難產,毫不令人意外。全球一五九個國家一起談判,這些國家的發展程度迴異,從最先進的歐美經濟體、到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或成長快速的小龍、小虎、金磚國,再到最落後的非、亞的邊陲經濟體;從十多億人的中、印、數億人的美、日、巴西等,到小至數十萬人的小型經濟體;各國產業主體有以服務業為主,有以製造業為王,當然,也有以農業、原物料出口為大宗。這些國家的政體不同,所要面對的內部壓力亦不一樣。

如此複雜的情勢,且依照WTO的談判規則,只要有一個成員國對談判結果提出反對意見,所有成員國必須重新談判。這種要所有人贊成的「共識決」,因所有參與國的利益、損害彼此相軋,要達成共識,難如登天。

WTO成果難期,各國就轉向雙邊與區域談判的自由貿易區(FTA),全球簽下的FTA超過300個,各國競逐的是簽下幾個FTA,WTO談判的進程被關切的程度降低,低到幾乎把WTO架空了。難怪這次各國能簽下貿易改革協議─即使只是一個小規模的協議,也被認為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歐盟官員說:「我們拯救了WTO」;美國官員說:「WTO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對台灣而言,在FTA談判中,因外交上的弱勢而處於不利情況,對此協議的達成,身為WTO會員國,同享其利,當然是值得高興、歡迎。不過,這個結果卻可能意外引發國內的政治漣漪。

國內對台灣的對外經貿談判,一直有兩條路線之爭,一個是要回歸WTO的多邊談判,一個是走雙邊與區域的FTA;會有此分歧,又與兩岸關係密不可分。台灣要走FTA之路,最重要的就是先與中國談判,從過去的ECFA到現在的兩岸服貿協議,因此綠營多走輕FTA而重WTO之路,藍營則正好相反。在WTO談判難見成效時,藍營(也是執政者)的路線講得大聲,但在這次完成貿易改革協議後,綠營的聲音一定會變大─他們會更反對兩岸的服貿協議、ECFA進一步談判清單,而要求回歸WTO架構。

不過,証諸現實,貿易改革協議是WTO成立18年來,第一次達成的全球貿易協議,杜哈回合談判仍陷僵局,是否會因貿易改革協議的達成而加速進展、完成談判,坦白說,分歧仍大、成果難期;而台灣,實在沒有太多個18年可等。上上之策,還是不要對WTO談判抱持太大期望,萬一得之是我幸,卻不能把全部賭注壓在上面。儘快完成與各國─包括對岸的FTA談判,才是務實可得的及時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