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一位美國人賦予中國傳統建築新生命

2019-12-29 07:00

? 人氣

(2)墨菲對於中國傳統建築另外一個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就是建築形制的等級。在中國傳統建築群中,屋頂有多種形式,不同的屋頂形式是區分建築等級的一個重要標誌。簡單而言,位於建築群最主要地位的建築,採用的是「廡殿頂」,這種屋頂在古時候稱為:阿房、阿殿,宋朝稱:廡殿或四阿頂,清朝稱:「廡殿」或「五脊殿」,日語稱:寄棟造,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廡殿頂」從俯視的角度看有五條脊,所以又被稱為五脊殿。廡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廡殿頂,而故宮的英華殿、弘義閣、體仁閣則為單檐廡殿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次是「歇山頂」,「歇山頂」在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時改為現今的稱呼,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歇山頂」從俯視的角度看有九條脊,所以又被稱為「九脊殿」。

依照這個尊卑標準,建於1926年──位於北京大學裡的「貝公樓(Bashford Hall)」──這貝公樓是老燕京大學位於主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照中國建築古制裡的規矩,當初在規劃的時候就應該採取的是最高等級的「廡殿頂」,但是,墨菲卻在這裡佈置了地位較低的「歇山頂」建築,在貝公樓的南北建築物卻設計了「廡殿頂」的建築,這很明顯犯了主從地位高低的錯誤,有人認為這或許是墨菲覺得九比五大所作的錯誤設計吧!(註十三)

【「廡殿頂」(上)與「歇山頂」(下),圖片摘自──中國國學網:《中國古建築的屋頂等級》。】

「貝公樓(Bashford Hall)」是為紀念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的著名傳教士、曾任北京匯文大學和上海美以美會會督──James White Bashford(1848~1919)所建的大型辦公樓,原名「施德樓」,1931年改為「貝公樓」。一樓現為北京大學校長及中共黨政機關的辦公處,二樓建有一座可容納600人的禮堂,學校舉行重要會議以及外國政要訪問北京大學發表演講都在此進行。James white Bashford,其中文名字曾先後被翻譯成貝施徳或施楠,他是燕京大學前身彙文大學堂的第二任校長,選曾任美國俄亥俄州衛斯理大學的校長──中共建政後,燕京大學被併入北京大學內。

另外在王炳根所寫的《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與吳文藻(1990~1951年)》這本書中,作者以冰心參觀燕京大學校園時的感覺指出……到了校園的主體建築的樓前,更是中國古典風格,歇山式加廡殿的大屋頂,灰色筒瓦,紅色立柱、白色粉牆、藍綠色調為主的斗拱彩畫,無不透出古香古色中國書院式的氣息,只有大玻璃立窗,從西洋建築引進,但並未破壞整體的建築之美,反倒令室內採光明,彌補了中國古典建築之不足。(註十四)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