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隻導盲犬到首部導盲犬專法 回顧日本導盲犬60年

2017-01-07 07:40

? 人氣

日本導盲犬歷史至今已有60年。(翻攝eyemate官網)

日本導盲犬歷史至今已有60年。(翻攝eyemate官網)

邁入2017年後,有視障人士的「另一雙眼睛」之稱的導盲犬,在日本便來到第60個年頭,日本雖比台灣、南韓、中國等亞洲國家,早幾十年引進導盲犬制度,但在過了半世紀多的現代社會,仍有許多店家、民眾對導盲犬帶有刻板印象,甚至有約8成視障人士表示曾因導盲犬而被拒絕入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導盲犬協會長期致力於導盲犬相關政策。(翻攝日本導盲犬協會臉書)
日本導盲犬協會長期致力於導盲犬相關政策。(翻攝日本導盲犬協會臉書)

《THE PAGE》指出,依日本政府在2002年頒布的《身體障礙者補助犬法》規定,國家、地方公共團體、獨立行政法人,及大眾交通業者、民營機構(如餐廳、超市、百貨公司等場所)等等,不可拒絕視障人士攜帶導盲犬入內或乘車。且在2016年4月實施的《障礙者差別消解法》中,更明言「以導盲犬為由拒絕視障人士入內」是「間接的差別待遇」。

第一隻導盲犬的誕生

但綜觀至今的相關案例,導盲犬問題並不能完全用法律來解決,除日本外,台灣也常常會出現類似爭議,究竟要如何在一般大眾和視障人士的權益中取得平衡,值得深思。日本導盲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剛結束時,當時還在就讀慶應義塾大學的河相洌,所飼養的德國牧羊犬「チャンピイ」(Chanpi,據說源自於英文的冠軍「champion」)。

河相其實並不是天生的視障人士,而是在二戰期間因過度勞動而導致雙眼失明,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學業,反而靠著堅毅不屈的精神讀完大學。但雙眼失明的河相,仍渴望能獨立地自由行動,於是他的外交官父親達夫,便在某個聚會上,向一名愛狗的美軍上校講述河相的情況,這名上校便建議他養導盲犬,並將人家送的德國牧羊犬、也就是後來的「チャンピイ」轉送給河相。

為導盲犬奔走的訓練師

而後「チャンピイ」和河相開始接受導盲犬的訓練,負責指導他們的,便是日本導盲犬育成協會「Eyemate」(アイメイト)的創辦人塩屋賢一。塩屋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狗狗訓練師,在二戰結束後不久便以警犬、家庭犬的訓練師聞名,不僅如此,為了對社會做出貢獻,塩屋還訓練自己所養的德國牧羊犬最後,終於在昭和24年(1949年)確立自己獨特的導盲犬訓練法。

導盲犬訓練師塩屋賢一的訓練過程。(翻攝eyemate官網)
導盲犬訓練師塩屋賢一的訓練過程。(翻攝eyemate官網)

經過塩屋訓練的「チャンピイ」,最後在昭和32年(1957年)開始,正式以導盲犬的身分陪伴河相度過日常生活,而大學畢業的河相,也在此時進入盲人學校成為教師,對當時日本戰後的社會來說,視障者不仰賴他人,僅靠著導盲犬引導,每天到學校教書,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故當時的新聞、電視、雜誌都大篇幅報導。

日本也曾對導盲犬極不友善

從國內熱烈的反應來看,當時的社會對於河相這樣攜帶導盲犬的視障者,似乎沒有什麼偏見和歧視,直到河相前年受訪時,他才娓娓道出日本社會對於導盲犬的迷思和不友善。河相說,他在滋賀縣彥根市任教時,每天都帶「チャンピイ」出門,直到10年後,他被調到位於靜岡縣濱松市的盲人學校才結束。

河相和日本首隻導盲犬「チャンピイ」的訓練過程。(翻攝eyemate官網)
河相和日本首隻導盲犬「チャンピイ」的訓練過程。(翻攝eyemate官網)

「我在彥根市教書的時候,每天都是走路去學校的,但調到濱松市之後,就變成搭公車上下班,當時沒有公車願意讓我帶著狗搭車,而且除了少部分的計程車外,導盲犬一律不能帶上電車和火車。直到昭和40年代初期(約西元1965年初期),我和『チャンピイ』的小孩『羅莎』(ローザ,Rouza)一起去東京時,新幹線才首次實驗性地開放導盲犬上車。」

訓練完替「チャンピイ」洗腳的河相,塩屋則在一旁守著。(翻攝eyemate官網)
訓練完替「チャンピイ」洗腳的河相,塩屋則在一旁守著。(翻攝eyemate官網)

而後河相陸續經歷「要帶防吠口罩才能上車」、「必須在事前申請」等具有附加條件的乘車情況,直到1977年日本國有鐵道(JNR,後來在1987年解散,改為現在的JR)才開放攜帶導盲犬乘車,隔年公車系統也陸續開放,但當時羅莎已邁入高齡,沒能如願陪河相上下班,直到再下一代的「六月雪」(セリッサ,Serissa)才完成與導盲犬坐公車上下班的夢想。

視障人士的「眼睛伴侶」

而後日本導盲犬育成協會「Eyemate」在1971年時,正式將「導盲犬」的稱呼改成「Eyemate」,該協會指出,許多人看到「導盲犬」一詞,都會誤以為導盲犬是「拖著視障人士走的狗」,但實際上,導盲犬與視障者之間的互動形式,其實是由視障者向導盲犬下達方向及前進指示,再由導盲犬判斷前方是否有危險,進而帶領視障者閃避。

除了導正觀念外,「Eyemate」還有更深的含義,該協會表示,「Eye」除了代表眼睛,從讀音來看也代表視障者本人的「我」(英文的「I」)、互相扶持的「愛」(日文的「あい」,Ai)。現年85歲、住在石川縣的佐藤憲,是日本目前最高齡的導盲犬使用者,佐藤在1970年開始接觸他人生中的第1隻導盲犬。

視障人士發起陳情活動

佐藤說,在他考慮使用導盲犬服務的時候,日本社會對狗還是抱有一定的偏見和歧視,根本不會有人想要帶狗進圖書館、旅館等等,他與導盲犬在接受塩屋的指導時,還常常被路人取笑,認為視障人士根本沒辦法靠狗自由走路。佐藤後來除成功說服公車公司、司機,讓他們開放導盲犬上車外,他還多次向國會議員、運輸省(即現在的國土交通省)陳情。

在佐藤的努力之下,除日本國有鐵道(JNR,後來的JR)於1977年領頭開放外,公車、私人鐵路、飛機等大眾運輸工具也在幾年內陸續開放,這樣令人振奮的情況,也影響了其他導盲犬使用者,許多人開始在街頭發放傳單,或是在百貨公司屋頂、特賣會等地進行抗議。

與印度餐廳老闆的「獨特傳統」

日本首間開放導盲犬入內的餐廳,便是坐落在東京東銀座站附近的印度餐廳「Nairs Restaurant」(ナイル・レストラン),據說上面提到的導盲犬訓練師塩屋,曾和這間印度餐廳的創始人,談到關於導盲犬被店家拒絕入店的問題,沒想到創始人聽了之後,竟然邀請塩屋帶導盲犬一起到店裡吃咖哩,於是日本國內便在1961年誕生了第一間可攜帶導盲犬入內的餐廳。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雖然在1961年就出現首間開放導盲犬入內的餐廳,但大部分的餐廳、下午茶店、旅館等公共空間,卻是在時隔約20年後,也就是1980年代才開始慢慢接受導盲犬入店,而塩屋和這間印度餐廳老闆的緣分,也促使後來視障人士與導盲犬結訓時,往往都要到這間餐廳來用餐,成為一種獨特的傳統。

塩屋說:「每當聽到有店家拒絕導盲犬入內的消息,網路上總會有許多正反意見,有些人會覺得視障人士耍特權,認為自己帶導盲犬進店很『理所當然』,但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為了讓導盲犬被社會所接受,費了多少心力。我之所以讓每位視障者都到這間印度餐廳用餐,除向店家表達謝意外,也為自己能參與讓導盲犬融入社會的過程,感到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詹如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