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龍應台的「好歌」與「壞歌」

2017-01-05 07:00

? 人氣

對於何謂一首「好歌」?她是這樣詮釋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首歌,它不只是旋律,其實一首歌,它有一點像一組密碼,我們用一點心的話,就會知道那一組密碼裡面,它到底反應了多少時代的含義。……一首好歌,它是歷史的見證者它是集體情緒最忠實的記錄者。」

整場演講,龍應台都以「人生啟蒙歌曲」來穿插演繹主題。她說,羅大佑的啓蒙歌曲是臺灣50年代《綠島小夜曲》,雖然是一首情歌,然而「它其實是一首綿里藏針的歌,只是包裝成愛情歌曲,但事實上含著很重很重的,政治抗議的一首歌曲。」

這首歌不僅在半個世紀前,代表對威權統治和思想禁錮的反抗,直到如今仍不過時。2006年,紅衫軍倒扁要求總統下台時,羅大佑又在總統府前唱了這首歌。

接着龍應台講解了自己的人生啓蒙歌曲《四郎探母》,她是從小陪父親聽這首歌(戲曲)長大的。在演講會現場還放了兩句:「思老母,思得我肝腸痛斷。想老娘,背地裡珠淚不亁。」

她說,每每父親聽唱到這一句,「母親,千拜萬拜折不過兒的罪來。」他就快要崩潰,會拿出手帕頻頻擦眼淚。「這首歌流行了一千年,是因為每一代都有戰爭,跟生離死別。」這首歌也奠定了龍應台的家國情懷。

《綠島小夜曲》、《四郎探母》這兩首「人生啟蒙歌曲」,當然符合龍應台對「好歌」的定義。不過,當有聽衆唱出自己的「人生啟蒙歌曲」時,就好像有點遇到「麻煩」,也引發後來的「一首歌事件」爭議。

在演講快要接近尾聲,龍應台問到臺下的一位大學副校長,他的啓蒙歌是什麼時,得到的答案是《我的祖國》,龍就請他唱兩句聽聽。「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本來只是副校長一個人開口唱,但最後變成在場大部分聽衆都參與的大合唱。

當幾百人在她面前,齊聲共吟這首紅歌時,其實毫無「打臉」的意味,也算不上遇到「尷尬」。龍應台還帶頭鼓掌,只是優雅地「跳過去」了,沒作停留和探討。

雖然事後她表示,願意尊重和聆聽別人的聲音,但當她聽到這首帶有中國大陸愛國、甚或民族主義的歌曲時,她可能聯想到的是,歐美正在日趨升高的,反自由主義、種族主義和極右民粹風潮。在信奉自由主義價值的龍應台心目中,理想的國家、社會,應該由受尊重的自由個體所組成,而非來自集體主義的政治動員和凝聚力。《我的祖國》這首歌即使算不上「壞歌」,也應該只是一首「洗腦」歌。

大陸百姓這幾年,聽到有關香港的新聞大多是「佔中」、「港獨」之類的「壞消息」,難得發現原來在香港還有如此多愛國人士的「愛國聲音」,大感「激動」。演講的視頻上傳到大陸的網站,引起海量的點閱和議論,也讓不少人對龍應台「有點意見」認爲龍的表現是「不愛國」,就像前文提到那位女記者一樣。「逼的」龍應台不得不寫了篇《大河就是大河》的文章回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