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金融科技是搶銀行嗎?人工智慧時代的生存挑戰

2016-12-19 06:40

? 人氣

金融業要勇敢擁抱人工智慧。(作者提供)

金融業要勇敢擁抱人工智慧。(作者提供)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日前說,「很多人搞不清楚什麼是金融科技(FinTech),其實FinTech就是讓非金融業者光明正大來「搶銀行」、「搶飯碗」,還會被稱讚為「創新」。今天FinTech業者可以搶銀行,明天他們就可搶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也就是所謂的『機器人理財』。」  這話說得相當聳動,但卻也十分真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的金融科技,事實上就是用所謂人工智慧AI來從事金融的工作。它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分析,知道如何增加投資利潤,並以降低投資風險。人工智慧可以從眾多的投資策略中,使用歷史資料來驗證哪一個投資策略會產生最好的投資報酬率。並依照事先規劃好的規則路線,確實執行策略,以避免人類的感情用事慌張失措。

金融科技可以利用眾多使用者的網路購物資料與付款紀錄,來算出每個人的信用風險。並決定能不能貸款給這個人,以及使用多少利率等,風險越大利率越高。這就跟公司債的投資等級評等一樣,等級越高利率越低,等級越低利率就越高,以用來補償違約風險。

所以這裡面的重點就是,誰擁有這些消費者的交易資料,誰能用最低的成本招攬最多的消費者來光臨。相信這些都不是現成金融業者的強項,而是現在經營網路購物交易的科技公司最擅長的領域。

以人工智慧取代人類智慧是這次工業革命的趨勢

曾任Wired主編的數位預言家Kevin Kelly在“How AI can bring on a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中提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汽機等人工動力,取代了人力和動物力。人類的角色由使用人力,變成操作與發明更多的機器,用以應用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

而現在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人的已定義到第四次了),就是發明了人工智慧,以取代人類智慧。原來使用人類智慧的工作就會被取代。同樣的,人類的角色將變成設計與操縱人工智慧。第二次產業革命,就是由人工智慧AI取代人腦來做事,讓事情做得更有效率,這將是既成的趨勢。

金融業要擁抱人工智慧

對於金融科技,我們就要以這種態度來對待。我們要擁抱人工智慧,要了解這些理財機器人,用以設計更聰明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並將精力放在規劃如何使用人工智慧到各個業務上。把人工智慧當成像機械一樣的工具來使用,同時發明更聰明的人工智慧工具以及應用到更多的使用案例上。如果金融科技的核心就是人工智慧的話,同樣的說法就是金融業要擁抱金融科技,把金融科技當成你的核心工具來使用。不要把金融科技當成你的敵人,而是要把自己轉化成一個金融科技公司。

數位競爭中速度決定一切

數月前,一位在紐約Morgan Stanley任職的吳博士返台講Fintech。演講中提到,在金融市場中速度決定一切,贏者全拿。並引用電影玩命關頭中的對白:「不管是贏一吋還是一浬,贏就是贏」。在電子高頻交易中,每一個新報價出來,反應最快而送達交易所且條件符合的單子會最快成交。為了爭取速度,各種新式硬體設備都出籠。有人已經可以做到幾微秒(us)的決策反應速度。而且為了加快傳遞速度,使用微波取代光纖來架設網路。只因為微波的速度為99.9%的光速,而光纖只能達到光速的68%。由此可以一窺世界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新進的金融從業人員,就要有這種隨時爭第一體認。否則速度不如人,就只能等著吃贏家吃剩不要的了。

台灣股市、股民(美聯社)
台灣股市交易還停留在「石器時代」?(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證券交易還停在石器時代

在追求速度的天性下,證券交易都應該逐筆撮合成交才對,但台彎至今能仍然採行集合競價撮合制度。每次國外證券交易廠商來訪都會提起此事,說我們還停在石器時代。近年來證交所為了與國際接軌,而將撮合間隔逐步由20秒拉進到5秒,但仍與國際上的逐筆撮合主流脫節甚多。很多因素造成升速阻礙,包括逐筆撮合快速成交會產生的大量資料,而導致設備頻寬升級的需求。但台灣券商因獲利困難,降低成本、縮點、裁員以求生存都來不及了,哪裡還有意願投資來升級設備呢?

日前與在台外商軟體服務業主管談金融科技發展方向時,還被他笑說我們的金融業還在使用COBOL程式語言。這也是金融資訊從業人員的危機。許多金融單位的人資主管都在煩惱,要如何讓許多年資甚久的COBOL人員,轉到跟得上APP時代的IT技術。但就算撐到讓這些人員都退休了,如果後台設備與軟體未更新,到時候還是得雇用新人來維護同樣的老系統。還有大量盈餘的領先金控集團群,可能真的要考慮領頭增加投資,用以翻新系統來跟上時代了。

人要練習隨時學習新知追上趨勢

而金融從業人員想要不被淘汰,就要練習隨時學習新知以追上趨勢 。 要想要跟上趨勢,首先要追蹤新聞,掌握當前的流行主題。然後學習這主題所描述的方法,使用他們的應用工具,試著做出這些應用模型。不要因為別人早就有了這產品,就斷念完全放棄發展。要先想辦法做出Me Too得產品來追上技術差距,日後才會有超越的機會。

如果可以學會如何自我學習,而不需要靠別人傳授知識,那麼我們就有辦法隨時學習網路上的現成新知,讓自己轉化成為時時刻刻都在適應趨勢的有機體。這樣才能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找到生存發展的空間。

*作者為提供雲端理財機與教學服務之CubicPower.idv.tw創辦人。曾服務於緯創軟體、英商路透社等金融與科技單位從事金融軟體開發專案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