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讓學者拍桌走人的桃園鐵路地下化

2019-11-22 07:20

? 人氣

各地方爭取軌道建設,鐵路地下化等,交通部如不能嚴守專業將浪費民脂民膏。(林瑞慶攝)

各地方爭取軌道建設,鐵路地下化等,交通部如不能嚴守專業將浪費民脂民膏。(林瑞慶攝)

上周五交通部通過桃園鐵路地下化計劃,接著審查委員張勝雄認為交通部違反程序正義而請辭,指此計劃為錢坑,「已經沒什麼可幫忙」。蔡政府是否該停下亂推政策、惡開支票的腳步,好好檢討反省一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交通部上周五剛通過綜合規畫案的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擔任審查委員的行政院前政務顧問、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直言該案是「錢坑」,因不滿交通部強勢通過,審查後隨即請辭。他並說「愧對桃園」,「交通部現有審查模式已無太大意義」。

學者專家決定請辭走人,導火線當然就是為了桃園鐵路地下化計劃;這個計劃到底是不是「錢坑」,可以好好討論。不過,桃園鐵路從高架化改為地下化,預算也從308億暴增至1047.1億,如果原本的效益就已不高,改地下化讓經費暴增3倍,效益大概就更「不堪與聞」。或許可以從在此之前,交通部就要特別拿掉自償率規定,以利地方的鐵路地下化計劃「不被卡關」可看出,自償率當然很難符合基本的要求。

至於桃園市長鄭文燦針對學者請辭、及對桃園鐵路地下化計劃的質疑所作的答覆,則完全符合地方首長的身份、風格,也就是說,是全然沒有專業的民粹。

鄭文燦說鐵路立體化案從轉為高架化轉地下化,是符合地方8成民意期待,這話沒錯,而且必然如此,但卻未必能當成決定地下化的理由。全台所有都市去調查鐵路地下化,當地民意是支持高架還是地下,答案必然是地下化─這是膝蓋想也知道的結果,高架會有視覺、噪音的衝擊,也無法如地下化一樣產生較多的新生地。

但現實的是:不論是鐵路、捷運、甚至公路採地下化,需要的經費平均是高架的3倍─去看台北捷運的造價就知道。而政府的財政、國家的資源總是有限,因此那些路線該採高架或地下,會有其它指標與需要作專業評估,而非就是根據民意支持度。因為高架改地下大幅增加的經費,當地民眾不會為此要負擔經費而多繳稅,反正花全民納稅人的錢,大家不痛不癢,當然選最好最貴的。

台北捷運也有一個典型的案例─當年木柵線中運量捷運動工後,原本就要儘快進行延伸到內湖的「內湖延伸線」,且與木柵線同樣是規劃為高架,結果內湖地方民意大力反對,既要求改為地下化又要求提升為高運量;依照民意去作,經費就要增加千億、工期拉長數年,結果最後還是興建高架的中運量捷運,只是憑白耽誤了幾年時間。

因此,「8成民意期待」並不代表地下化就是最佳且必要的選擇。而鄭文燦說的「地下化是桃園百年建設」,這是百分之百的政客與民粹語言,與專業毫無關係─許多蚊子館,蚊子建設,在鼓吹要推動時,用字眼語言大概也是這一類的語言。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