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捷運、屏東高鐵、藍、綠、白,誰是盲腸?

2019-10-23 06:20

? 人氣

台北捷運新北投支線從北投站到新北投站,被認為是「盲腸線」。(呂紹煒攝)

台北捷運新北投支線從北投站到新北投站,被認為是「盲腸線」。(呂紹煒攝)

對盲腸而言,真是何其榮幸又何其不幸,最近,「盲腸」變成藍綠白時常掛在口中、甚至彼此攻訐的名詞與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盲腸線代表作:捷運新北投與小碧潭支線

事情是這樣;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與國政顧問團總召張善政開記者會,指高鐵延伸屏東是「盲腸線」,效益差、浪費錢還騙選票,若韓當選就要把南延案歸零。行政院發言人隨即回擊說,把高鐵南延到屏東稱為「盲腸線」,也是把屏東縣當成「盲腸縣」,行政院當然不同意也不承認這種對待南台灣的方式。之後地方支持者也痛斥藍營不讓屏東成為台灣的一日生活圈。而雙北在提到捷運後續路線時,台北市長柯文哲以「盲腸」形容「民生汐止線」─「跟盲腸一樣沒有用」,結果被議員罵「盲腸市長」。

盲腸是人體器官,但退化而作用不明顯,存在卻反而會有「盲腸炎」(其實多是闌尾炎的誤稱),因此在這些案例中用「盲腸」形容,就是意指該交通路線效益低(甚或全無)卻徒增成本或經營問題而已。

先撇開高鐵屏東線是不是盲腸線不談,軌道交通建設上,如果規劃不妥,確實有所謂的「盲腸」問題,最典範的案例有2個:台北捷運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新北投支線從「信義─淡水線」的北投站叉出去就直接到新北投站,長度只有1.2公里;小碧潭支線從新店線的七張站叉出去到小碧潭站,同樣是中間未設站,長度為1.9公里。

效益低又干擾主線營運

這2條支線正是台北捷運的典型盲腸線,乘客少、效益低、替代性高,例如新北投支線只有1.2公里,路線上公車多,甚至走路也只要十多分鐘;小碧潭站平均每日旅客大概只有5千人上下,每次詢問那些捷運站該廢站,小碧潭站永遠榜上有名、名列前茅。

而對經營者而言,最令人「厭世」的是:知道旅客少又效益低,蓋了又不得不繼續跑車,地方政客與民意也會有「特殊要求」,甚至要為其「量身訂作」,結果反而干擾到旅客更多的主線營運。例如,「應地方里長要求」,今年6月測試「新北投─大安(象山)」的直達車,就讓信義─淡水線尖峰時間班距拉長,原本「3輛車」都坐不滿的支線為此要變「6輛車」。

再如小碧潭支線車距間隔12-20分鐘,跟台鐵區間車已無差別,又為了此支線,影響主線車輛調度,許多人都碰過只能坐到台電大樓站的列車而困擾不已,這與支線及機廠有一定的關係;當然,一般高運量列車是6輛電車,為了乘客少的支線都要「特別配備」3輛車,也增加營運的成本與困擾。

每日運量4千人,屏東高鉄難逃盲腸命運

拿這些捷運「盲腸線」作借鏡評估,高鐵屏東確實是有成為盲腸線的「十足潛力」。因為根據交通部的運量估計,21年後的130年,屏東高鐵站的平均每日旅客量約4000-4500人,而且多數是由現在的高雄左營站移過去,真正增加的大概只有一千人左右。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