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料理與廚師的價值—《第三餐盤》選摘(2)

2016-11-30 05:50

? 人氣

他們的變通方式,是以更清爽的口感去強化蛋白質的味道。也就是說,牛的脂肪油(butter)和牛奶提煉的鮮奶油(cream)都用得更少,而且用來當濃稠劑的麵粉也減量。這種改變看似很輕微,但在多數法國人看來,簡直是異端,對烹飪和文化傳統的挑戰程度,不下於某些美國廚師質疑漢堡肉與小圓麵包一起搭配的烹飪智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只醬汁,就連食材本身也被重新看待。其實法式新料理是第一個提倡「從田地直接到廚師」的先驅,儘管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亞倫.夏裴等廚師會直接去早市買食材,並且根據買的食材來研發菜色,有時甚至會直接跟農夫提出要求,請他們提供某些特別的食材,目的是為了讓食材自己發聲。這些廚師捨棄精緻的擺盤和桌邊的切肉服務,開始把單一食物盛盤,並專注於獨特的味道組合。(主廚經典菜單〔menu dégustation〕這種新概念──也就是獨特但份量小的品嚐式套餐(tasting menu)──可歸功於法式新料理。)

現在問世的是一種現代、創新,而且高度展現個人風格的料理。從找食材到備食到呈現,法式新料理讓用餐者不得不把焦點放在眼前食物的美感和風味上。當他們在全新的脈絡底下體驗味道的同時,也在重新定義廚師的角色──藝術家、創作大師──以及其革命性的料理。

而且,這種影響是全球性的。在一九八○和九○年代,法式新料理的廚房孵育出偉大廚師,如沃夫甘.帕克(Wolfgang Puck)、尚-喬治.馮格里奇頓(Jean-Georges Vongerichten)、丹尼爾.布魯德(Daniel Boulud)、大衛.布雷(David Bouley),以及尚-路易斯.帕拉丹。他們以博庫斯的模式──天分加上逐漸積累的聲望──來告訴社會大眾,廚師是可以跨出廚房的。他們讓大家知道,廚師是如何參與社會,拓展大眾對食物和文化的眼界。當他們到世界各地開設更多餐廳,他們同時就是在做這樣事。

尚-路易斯.帕拉丹的料理有融合風,水果也會以充滿美感的方式呈現,有時甚至會有裝飾性的擺設,所以他向來不喜歡用新(nouvelle)這個詞來描述他的料理。儘管如此,他仍是第一個把美國食物予以現代化的廚師,而且作法就跟法國的法式新料理廚師一樣,尋找最棒的食材,以充滿想像力的烹調方式來強調食材的特色。

走筆至此,我必須重提那晚我在洛杉磯,看見帕拉丹端出的那盤雞──全是上不了檯面的次級部位──因為沒有其他例子比那盤雞更能充分說明帕拉丹的精神。那道菜最精采之處不在於使用了被人輕視的次級部位,也不是帕拉丹特地請雞農遵循他的嚴密指示飼養出那樣的雞,而是帕拉丹親自熬煮了整個下午的醬汁。唯有在他超高技巧的醬汁手藝下,雞的次級部位才能呈現出如此美妙的滋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