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那一年,美軍轟炸台灣

2019-10-27 07:20

? 人氣

1944年10月份爆發的台灣近海航空戰,幾乎隨處可見零式戰鬥機被F6F地獄貓擊落的畫面,此照片攝於今年3月23日美國空軍戴維斯·蒙森(Davis Monthan Air Force Base)基地開放活動。(許劍虹攝)

1944年10月份爆發的台灣近海航空戰,幾乎隨處可見零式戰鬥機被F6F地獄貓擊落的畫面,此照片攝於今年3月23日美國空軍戴維斯·蒙森(Davis Monthan Air Force Base)基地開放活動。(許劍虹攝)

今年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75周年的日子,象徵盟軍從納粹德國手中解放西歐大陸的開始。同樣的在今年10月,則是美國海軍3艦隊第38特遣隊(Task Force 38)偕同陸軍第20轟炸機司令部聯合轟炸台灣75周年的紀念日。相較於被世人視為挽救西方文明之戰的諾曼第登陸,即便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的角度出發,都只能稱得上為邊陲戰場,根本上不會獲得人們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75年前美軍對台灣發動空襲,目的並不是要登陸台灣,僅是為了支援雷伊泰灣的登陸作戰。這樣的歷史發展,外加今年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的第70個年頭,讓世人更是對這場75年前發生在台灣上空的空戰漠不關心。可這場美國與日本之間的空戰,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上,對台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今天海峽兩岸不同立場的黨派人物,仍基於不同的意識形態需求,給予這場空戰不同的政治解讀。尤其去年高雄市長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只不過用了軍歌《夜襲》當競選歌曲,就被民進黨刻意用來與B-29空襲高雄的歷史做連結,批評他幸災樂禍。鑒於未來統獨兩派政客,都會持續操弄盟軍轟炸台灣的歷史,筆者希望利用此一機會澄清一些常出現的錯誤觀念。

1945年10月17日,陸軍第70軍搭乘美國海軍戰車登陸艦抵達基隆港,中華民國的軍事力量正式進駐台灣。若太平洋戰爭末期台灣被納入盟軍反攻路線,國軍將扮演更關鍵之角色。(作者提供)
1945年10月17日,陸軍第70軍搭乘美國海軍戰車登陸艦抵達基隆港,中華民國的軍事力量正式進駐台灣。若太平洋戰爭末期台灣被納入盟軍反攻路線,國軍將扮演更關鍵之角色。(作者提供)

美軍為何不登陸台灣?

為什麼美軍沒有選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登陸台灣?台灣有沒有被盟軍納入對日反攻的戰場,將直接影響台灣的戰後命運。許多獨派人士天真的認為,如果美國派兵登陸並拿下台灣,美軍勢必不會將這塊犧牲無數美軍將士性命的島嶼讓給中華民國。他們相信台灣的命運將如同沖繩一樣,先由盟軍託管一段時間後交還給日本,甚至於獨立成一個新的國家。

事實上在1943年11月拿下塔拉瓦(Tarawa),美國就已經對進攻台灣產生興趣,甚至於成立台灣研究小組來訓練調查與行政人員。而在1944年6月,即美軍反攻馬裡亞納群島之際,成立於太平洋戰區的美國陸軍第10軍團,也被規劃由尼米茲(Chester W. Nimitz)將軍又在最高的太平洋戰區底下成立了一支第10軍團,用於對台灣實施登陸作戰。

美軍登陸台灣,是否就意味台灣將由美國託管,或者得到獨立的機會?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因為美軍進攻台灣的其中一個戰略目標就是要配合中國戰場上的軍事行動。在1944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總統不只宣佈將台灣與澎湖歸還中華民國,還允諾蔣中正委員長將向成都部署可用於轟炸日本本土的超遠程轟炸機B-29。

歸還台灣與部署B-29的決策,都是為了鼓舞國民政府的抗敵意志,防止蔣中正因得不到盟國支援而產生退出戰爭的念頭。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登陸台灣的軍事行動與國軍在大陸戰場上的抗日局勢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能否發起的一個成功關鍵,是國軍能不能同時拿回被控制在日軍手中的廈門港。若台灣與福建沿海同時被打通,盟軍就可經以廈門港取代駝峰航線大量援助國民政府。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4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