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機遇何在?《郭鶴年自傳》書摘(二)

2019-10-14 09:40

? 人氣

我們在中國投資成功的消息傳到海外。1992 年底或 1993 年初,可口可樂公司接觸我們,問我們是否有興趣購買中國一些城市的瓶裝專營權。我非常有興趣。於是,可口可樂從亞特蘭大總部派來了不同的工作團隊。洽談期間,我們在香港見過可口可樂中國實業有限公司的人。幾個月後,我應邀去見可口可樂亞太區總裁杜達富(Douglas Daft)。杜達富是澳大利亞人,他後來出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我們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的總統套房見面。會議進展順利,我們很快草擬了一個協議文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之後,我又受邀去亞特蘭大見當時可口可樂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已故的羅伯特 A 戈伊蘇埃塔(Roberto Goizueta)及他的許多手下。我為 1993 年 6 月 30 日舉行的會議飛抵亞特蘭大。我在戈伊蘇埃塔的辦公室與他見面,並且一見如故,一拍即合。我對他很有好感。他是個直來直去的人,我也是。我們都不會轉彎抹角,收收藏藏。

Coca Cola
可口可樂主動找上郭鶴年洽談合作,可見他在亞洲商場倍受肯定

可口可樂的一位常務副總裁約翰 A 亨特(John Hunter)請我與他的同事一起進餐。我記得席間,亨特直截了當地問我:你可曾想過為甚麼會受邀成為可口可樂家族的一員嗎?

我答道:「坦白地說,我覺得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有東西從天而降。我這輩子一定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成就。但這次,我是受邀成為世界級裝瓶品牌的夥伴。生意是現成的。我只要成為可口可樂輪子上的一個齒輪便可。」我總結道:「這是上帝賜予的一次機會,是上天的禮物。我希望我們的關係能不斷深化,達至雙贏的局面。」我只是說出了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可口可樂公司的人都是好人,但他們都是鐵腕的生意人。他們有一條方程式。第一步,向股東彙報每年全球的總銷售額增加了多少百分比。第二步,彙報全球全年利潤上升了多少百分比。

可是世界上盈利再好的企業,也不能期待每年持續增長,無限上升,總有些年份會有回落。但為了滿足股東,可口可樂對待裝瓶廠就像一輛強力的推土機,使瓶裝廠背負着巨大的壓力。很快,我們就感覺到壓力了。我們只能依靠自己,並全力以赴。

中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市場上有百事可樂,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本土汽水的瓶裝廠,因此漲價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可口可樂的產品在國內的售價是全球最低的。除此之外,國內有多間可樂瓶裝廠:可口可樂最初用太古,後來在上海等地理位置優越的城市,可口可樂又投資建立了自己的瓶裝廠。我們加入以後,國有企業中糧也想來分一杯羹,他們通過政府最高層施壓獲得瓶裝專營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