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一死,中國歷史就難搞了:《繼承者們》選摘(上)

2016-10-30 05:40

? 人氣

歷史學科其實很重要的基本功夫,就是資料整理的能力。按個人需要不同,表格內容可簡可繁,而在取捨之間,也是在培養選擇及評估能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圓」指的是圖示,一張圖可解釋千言萬語。

前面說過,民初派系眾多,四方通常比較聚焦在主政人物的事跡上,但與主政人物同時並存的勢力,以及各勢力的彼此消長,卻很難用表格描述。所以用圓形圖表示,是最簡單且容易讓人明白的方法。

本來按老ㄕ的初衷,喜歡在敘事時埋下許多「哏」作為鋪陳,但有鑑於北洋時代的混亂,加上我後來描述的人事物許多是課本沒記錄、以至大家印象空白,我決定先透過老ㄕ版的「四方四圓」讓大家對接下來的內容有基本認識。

四方四圓──民初中國的政局演變

●第一階段:袁氏當國時期

袁世凱(引自維基百科)
袁世凱(引自維基百科)

1.清帝退位,袁世凱繼任孫文為臨時大總統。

2.民國二年,宋教仁案爆發,旋即促發二次革命。

3.平定二次革命後,袁世凱通過國會選舉擔任正式大總統。

4.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5.袁世凱推動洪憲帝制,結果爆發多方勢力的反對,如:護國軍起義。

6.袁世凱取消帝制,旋即暴卒。

●第二階段:皖系段祺瑞當權時期

段祺瑞(引自維基百科)
段祺瑞(引自維基百科)

1.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馮國璋任副總統。

2.黎元洪恢復《臨時約法》。

3.府(黎元洪)院(段祺瑞)相爭,尤以是否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衝突最激烈。

4.黎元洪召張勳入京調停,卻引發張勳復辟。

5.段祺瑞討伐張勳成功,並因「三造共和」之功登上聲望最高峰。

6.段祺瑞回任內閣總理(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後廢除《臨時約法》並組織安福國會成功。

7.孫文不滿段祺瑞廢除約法,號召部分第一代國會議員,南下廣州成立軍政府,宣布「護法討段」。自此,中國陷入南北分裂局面(當時西方列強承認北方政府的正統地位)。

8.南方:西南軍閥排擠孫文,護法運動宣告失敗。

9.北方:段祺瑞、馮國璋因南方問題對立,最終以段祺瑞獲勝告終。

10.第一次大戰結束,中國為戰勝國,卻因山東問題,引發五四運動。

11.南方:在陳炯明支持下,孫文重返廣東組織政府。

12.北方:直奉二系聯合擊敗皖系,段祺瑞下野。

●第三階段:直系曹錕、吳佩孚當權時期

吳佩孚(引自維基百科)
吳佩孚(引自維基百科)

1.中國共產黨成立。

2.孫文、段祺瑞、張作霖結盟,意圖對抗直系的曹錕、吳佩孚。

3.北方: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大勝,正式掌握北京政權。

4.南方:陳炯明與孫文決裂,孫文逃離廣東。

5.南方:孫文與蘇聯合作,展開「聯俄容共」計畫。

6.北方:直系曹錕通過賄選而當選大總統。

7.北方: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大敗,奉系張作霖掌握北京政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