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評估股票價值的真正方法:《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3)

2016-10-11 05:50

? 人氣

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如果投資人被勸告要買進,然後抱住,為什麼基金經理人每年卻要瘋狂地買賣股票?諾塞拉認為,答案就是「基金業的內部動能,讓基金經理人不可能以長期眼光操盤」。為什麼?因為共同基金這一行已經變成一種毫無意義的競賽,只比誰在短期內的績效最好,而且完全只以價格為考量。今天,投資組合經理人為了要產生吸睛的短期績效數字,都扛著很大的壓力。因為這些數字引來外界很大的注意。每隔三個月,《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與《巴隆週刊》等重要財經媒體,就會刊登每一季的共同基金績效排名。過去三個月表現最佳的基金,會被移到排行榜的最前面。這些基金公司一看到排行榜排名不錯,就會趕緊推出恭賀自己的廣告與宣傳消息,然後就吸引到一筆慌慌張張趕著投入的新資金。而那些一直在等著看哪些基金經理人有所謂的「熱手」(hot hand)的投資人,對這些排行榜也是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季績效排行榜愈來愈像是用來區分真正有天分的經理人以及平庸的經理人。對短期價格表現異常執迷的現象,雖然在共同基金圈特別明顯,但其實幾乎主導了整個投資產業的思維。現在的投資環境已經不再以長期表現來評估經理人了。即使自己管理資金的人,也被這種不健康的投資環境感染。從很多方面來看,我們已經被一種保證績效不佳的市場機制綁架了。

我們被困在一個惡性循環中,似乎無路可逃。但我們已經學到,的確有一個方法可以改善投資績效。我們必須做的是,找到一個評估績效更好的方法。但殘酷的諷刺在於,長期可能創造高於平均報酬率的策略,似乎與一般判斷績效的方式不相容。

一九八六年,一位哥倫比亞商學院校友、同時也是美國信託(U.S. Trust)的投資組合經理人尤金.沙漢(V. Eugene Shahan),針對巴菲特發表的「葛拉漢與陶德園區的超級投資人」演說,寫了一篇文章。在篇名為〈短期績效與價值投資互相排斥嗎?〉一文中,沙漢提出了我們正在問的問題:以短期績效評估基金經理人是否恰當?

他指出,除了巴菲特本人之外,很多被巴菲特描述為「超級投資人」的人,不可否認這些人的投資技巧都很好,也都很成功,但他們都面對短期績效不佳的事實。在龜兔賽跑的財富管理版本中,沙漢的感想是:「基本上關心短期績效的投資人,可能會把短期績效做得很好,卻犧牲了長期的績效,這可能是人生中的另一個諷刺吧。葛拉漢與陶德園區的超級投資人能創造驚人的紀錄,就是他們並不在乎短期的績效表現。」沙漢也提及,在今天的共同基金績效比賽中,有可能就會忽略掉葛拉漢與陶德園區的超級投資人。巴菲特園區的超級投資人,可能也會面臨一樣的下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