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興隆專欄:再生能源憑證─「環境效益」的價值與價格

2019-09-11 06:30

? 人氣

作者指出,量化無價的環境,本來就極具爭議,但如果量化的目的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環境的價值,量化便有意義。(資料照,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提供)

作者指出,量化無價的環境,本來就極具爭議,但如果量化的目的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環境的價值,量化便有意義。(資料照,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提供)

記得在美國唸書時,看到令人印象深刻,被稱之為無價(Priceless)系列的信用卡廣告,其中一支是這樣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可愛的小男孩背著球桿獨自一人在黃昏時打高爾夫球,一個完美的揮桿之後,他翹首遠眺球的落點,此時悠揚的背景音樂後面傳出一陣旁白:一個小白球 5 元、球桿 150 元、入場費 10 元、白色紳士背心 20 元等等,緊接著,鏡頭帶到小男孩來到果嶺,發現自己打出了一桿進洞(hole in one),面露不敢相信的喜悅,然而,剎那間又似洩了氣一般;此時,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開著球場電動車,在夕陽餘暉中緩緩進入鏡頭中,帶著嘉許的微笑點頭,小男孩高興的跳了起來,將球桿丟在一旁與老爺爺擁抱在一起,然後在溫馨的背景音樂後面,旁白說到“Hole in one with a witness, priceless…”,於是畫面在溫馨的老人與小孩的離去背影中,令人意猶未盡的結束,旁白再次出來“There are some things money can't buy. For everything else, there's XX card.”。

在美國人的想法裡,一桿進洞是需要有目擊者(witness)才是圓滿的,因此老爺爺圓滿了小男孩這一輩子可能僅此一次的難得機會,當然是無價的(priceless)!在人類所建立起的「生產—消費」導向的市場體系下,東西都是有定價:小白球一個 5 美元,你要賣 10 美元,沒人買;你要賣 2 美元,又不敷成本。然而,生活的週遭又有太多的事情是難以給予定價的,例如:親情、愛、誠實、勇敢等等。在面對環境的外部性議題時,我們面臨到相同的問題:“環境該如何定價?”

小室隱修院前的大自然風光。(曾廣儀攝)
在面對環境的外部性議題時,我們面臨到相同的問題:“環境該如何定價?”。(示意圖,曾廣儀攝)

曾經Robert Costanza與12位學者於1997年在全球最頂尖的自然期刊發表一篇論文,估計全球生態系統的服務總產值,例如,透過水文循環提供的淡水,透過自然界食物鏈分解廢棄物、氣候的調解、乾淨空氣的提供等等,換算成量化的金額是33兆美元(以1995年的美元為基礎)。這篇截至目前為止已被引用了21,560次,這樣高引用率的超級經典論文不難想見在當時引起了多大的爭議。到了2014年再次由Robert Costanza等學者以相同評估方法,發表2011年全球生態系統的服務總產值換算成量化的金額約125兆美元(以2007年的美元為基礎),當年全球的GDP值為75.2兆美元。我必須要強調,量化的目的不是說,有一天當我們的GDP超過了地球的服務總產值,我們就可以財大氣粗的說,我要買下全地球,這樣地自以為是。量化無價的環境,本來就極具爭議。然而,如果量化的目的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環境的價值,量化便有意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