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危險的走鋼索:《強國爭霸南海夢》選摘(2)

2019-09-19 05:10

? 人氣

菲律賓於1999年把海軍坦克運輸艦「馬德雷山脈號」擱淺於仁愛礁以宣示主權,是高明的一招。(資料照,BBC中文網)

菲律賓於1999年把海軍坦克運輸艦「馬德雷山脈號」擱淺於仁愛礁以宣示主權,是高明的一招。(資料照,BBC中文網)

菲律賓首次與中國就爭議的海上領土發生糾紛是在一九九五年,中國在美濟礁豎立五星旗,這個島礁距離菲律賓巴拉望島一三四英里,屬於其二百海浬專屬經濟海域。四年後,中國前進到形狀像是一把鋸齒刀、就在二十英里外的仁愛礁。此時,菲律賓決定採取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菲律賓海軍故意將一艘生鏽的舊軍艦擱淺在仁愛礁,那是一艘三百三十英尺長的美軍舊坦克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菲國海軍陸戰隊一小支部隊此後便住在艦上,防止中國入侵。馬德雷山號擱淺是高明的一招,理由有二:首先,它在仁愛礁設下一條公開的軍事警戒線;其次,儘管已年久失修、無法航行,它仍是一艘菲國海軍船隻,因此受到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保護。如果船上的海軍陸戰隊受到攻擊,菲律賓可啟動條約,美國便會過來協防。中國海警一直虎視眈眈,數度試圖騷擾馬德雷山號的補給船。可是,雙方並未直接對峙。

菲律賓海軍正派人加固1999年在仁愛礁上擱淺的一艘軍艦。(BBC中文網)
菲律賓海軍故意將一艘生鏽的舊軍艦擱淺在仁愛礁;中國海警一直虎視眈眈,數度試圖騷擾馬德雷山號的補給船,但雙方並未直接對峙。(資料照,BBC中文網)

黃岩島並沒有菲律賓海軍駐軍。因此,當馬辛洛克的漁民歐森和他的船員遭到水炮攻擊及槍枝威脅時,美國政府並未介入。至少這是美國大使傳達給杜特蒂總統及前任總統貝尼格諾‧艾奎諾(Benigno Aquino)的解釋。

每一任總統的反應很不相同,由此可看出菲律賓的性格。如果菲國民主更加穩固,馬可仕下台後三十年能夠經濟成長,或許便可以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可是,菲律賓經歷經濟衰退、議事癱瘓及總統無能,導致該國缺乏軍事或經濟實力去挑戰中國。

丟掉黃岩島之後,艾奎諾無視外交規則,將中國比喻為納粹德國。「到什麼程度你才會說『我受夠了』?」艾奎諾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全世界都該說了──還記得蘇台德地區被割讓給希特勒以避免二次大戰。」他在訪問日本時再次提到這種比喻:「不幸的是,直到割讓捷克的蘇台德地區……都沒有人說住手。如果當時有人及時跟希特勒或者德國說不,我們就可以避免二次大戰嗎?」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表示可能要投資建造該國歷史上第一個潛艦艦隊(美聯社)
丟掉黃岩島之後,艾奎諾無視外交規則,將中國比喻為納粹德國。(資料照,美聯社)

艾奎諾的談話是公開挑戰美國,要求美國進一步保護這個長期盟國與東南亞不遭受中國擴張。可是美國沒什麼可以做或願意做的,菲律賓發現自己缺乏海防來阻止外敵,如同中國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情況。

「對於中國,我們不能對人民許下我們做不到的承諾,」擔任菲國國家安全暨國防委員會主席的菲國參議員洪納山(Gregorio Honasan)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安全政策,我們要怎麼增進主權?如果我們沒有強勁的經濟,我們怎麼會有安全政策?」

這個階段菲律賓在南海的紛爭涉及三位領袖,個個風格不同:艾奎諾、杜特蒂,及美國總統歐巴馬,他們均背負著美菲長久以來的歷史,由一八九八年美國與西班牙帝國在遙遠的加勒比海的反殖民戰爭延續下來。

 南海仲裁案「菲律賓訴中國仲裁案」爭執焦點之一:仁愛礁(美聯社)
菲律賓在南海的紛爭涉及三位領袖,個個風格不同:艾奎諾、杜特蒂,及美國總統歐巴馬,他們均背負著美菲長久以來的歷史。(資料照,美聯社)

文質彬彬的艾奎諾來自富裕政治世家,家族擁有菲律賓最大糖廠路易西塔莊園(Hacienda Luisita)。艾奎諾的父親尼諾伊(Ninoy)是民主運動領袖,一九八三年自海外流亡返國領導反對馬可仕的運動,結果遭到暗殺。馬可仕於一九八六年被趕下台時,尼諾伊的遺孀柯拉蓉,也就是貝尼格諾的母親,就任總統,並且阻止了企圖推翻她的政變。她的主要成就是監督民主轉型,交棒給下一任總統羅慕斯(Fidel Ramos),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之後的菲國總統包括:艾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特立獨行的電影明星;雅羅育(Gloria Macapagal Arroyo),同樣出身政治世家;貝尼格諾‧艾奎諾;以及七十一歲的杜特蒂,風格迥異。

杜特蒂於二〇一六年五月在一次民粹大選中當選總統,類似川普入主白宮以及兩年前莫迪(Narendra Modi)當選印度總理。這三人似乎是粗獷、打拼型的領袖。杜特蒂自承曾殺過人,不走傳統管道,跟平民百姓有話直說,通常是草地人用語,滿口髒話,無論講的是美國總統或者他下令殺無赦的毒販。杜特蒂的得票數比最接近的對手多出六百萬票,他仗恃著這種壓倒性勝利來執行就地正法的行動以杜絕毒品交易。

「我們絕不會罷手,直到最後一名毒梟……和最後一名毒販投降或是關進牢裡或埋到地下,假如他們想要的話,」杜特蒂在二〇一六年六月三十日就職演說中宣示,並且展開掃毒政策,遭到一些人士嚴厲批評民選政府不該這麼做。

2018年11月APEC巴紐峰會,菲律賓總統杜特蒂(AP)
杜特蒂於二〇一六年五月在一次民粹大選中當選總統,似乎是粗獷、打拼型的領袖。(AP)

他被稱為像是柯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主演的硬漢角色,在荒野大西部,主角走進鎮上,為了公眾利益而大開殺戒。杜特蒂博得這項封號,是因為他強悍地治理了治安不良的南部城市納卯市(Davao),讓家庭又可以放心帶小孩在公園裡玩耍。他可不是扮好人來達成這種政績,而是槍決歹徒。

「我騎機車在納卯市逛,一輛大機車,我會在街上巡邏,看有沒有人鬧事,」他向一群企業人士訴說他擔任二十年的市長:「我渴望遇上衝突,好讓我可以殺人。我總是自己動手。好讓他們(警方)看到,如果我可以這麼做,你們為何不行?」

杜特蒂於二〇一六年六月上任,一個月後常設仲裁法院判決南海仲裁案由菲律賓勝訴。他最初的反應是向中國警告戰爭。他提到要菲國士兵,包括他自己,為菲國主權犧牲性命。但在虛張聲勢之後數星期,杜特蒂便把他的敵意由中國轉移到美國,而且爆粗口。同年九月,在貧窮的共產小國寮國舉行的一項區域峰會,這位街頭格鬥市長槓上學者氣質的歐巴馬總統。這原本應該是一場兩個民主國家領袖的會談,他們具有相同價值觀和保衛東南亞的軍事結盟,結果卻不是這麼回事。

他們兩人抵達寮國時,已有兩千多人在杜特蒂的掃毒行動中被殺。美國政府與人權團體早已提出抗議,歐巴馬表示他跟杜特蒂會晤時將提出這項關切。結果雙邊關係開始惡化。儘管他的態度桀驁不馴,杜特蒂的出身遠比歐巴馬尊貴。他來自一個政治世家,有龐大的親友與派系支持。他的父親與表親在中部城市宿霧(Cebu)擔任市長。他在貴族私校上學,雖然被兩所學校退學;並且擁有馬尼拉名校菲律賓學園大學(Lyceum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的政治科學學位。他接著在由聖本篤修士主辦的聖貝達法學院(San Beda College of Law)取得法學位。之後,他加入納卯市的檢察官辦公室。 

另一方面,歐巴馬出身卑微,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肯亞人,兩人分居,父親在歐巴馬二十一歲時死於一場車禍。歐巴馬童年在印尼度過,對東南亞很熟悉,他靠著獎學金上法學院,成為一名人權律師,一九九六年選上伊利諾州參議員。

刑事檢察官與人權律師之間的道德抉擇時常發生摩擦,而在寮國的對決之中,是有關民主大國的意志與貧窮開發中亞洲國家的需求。

杜特蒂第一次開炮是在他要登機前往寮國時。記者詢問如果歐巴馬就掃毒槍殺一事向他施壓時,他要怎麼回應,他說:「我是一個主權國家總統,我們老早就不是殖民地了。」他提高音量,並且拍胸脯強調他的重點。「我沒有主人,除了菲律賓人民以外,沒有別人。你要放尊重。不能亂問問題。」他改用他加祿語(Tagalog)說了一句「狗娘養的」,接著又用英語說:「我不想跟歐巴馬吵架,可是我也不想受制於任何人。」

杜特蒂罵歐巴馬是「狗娘養的」,或某些媒體譯成「婊子養的」之報導傳遍全世界。歐巴馬於是取消原訂的會談。 

那麼,這究竟是菲律賓外交政策確實轉向了,抑或是翻譯失誤遭到渲染?兩者都有一點。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美聯社)

杜特蒂罵歐巴馬是「狗娘養的」之報導傳遍全世界,歐巴馬於是取消原訂的會談。(資料照,美聯社)

「總統說『婊子養的』,就像事情出錯時,你會說『操』或『幹』之類的,」馬尼拉一名高階官員表示:「他是在罵這個局面,而不是歐巴馬。聽清楚了。他不是說:『你這個狗娘養的』,當他說『你要放尊重』,他是在跟記者講,而不是講歐巴馬。假如你聽過杜特蒂說話,他是那種髒話總是掛在嘴邊的人,這個狗娘養的,那個狗娘養的。」

不過,還有一個事件顯示美國勢力在亞洲出現風向轉變。歐巴馬是在中國成都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結束後前往寮國,同一天抵達成都的五名國家元首,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接待儀式都完美無缺。但是為了刻意公開羞辱,中國機場人員沒有準備登機梯及鋪上紅毯,歐巴馬無法以總統姿態由空軍一號下機。美方只好倉促安排他由飛機後方降下的逃生梯離開,中國與美國官員在停機坪上互罵。「這是我們國家。這是我們的機場,」一名中國官員用英語大罵,迸發出中國百年恥辱及美國在亞洲施展勢力不受歡迎的怒氣。

相同的情緒反映在杜特蒂宣示菲律賓「不再是殖民地」。一個月後,在二〇一六年十月,這位美國在亞太最久盟國的元首率領二百五十名企業人士飛往北京。杜特蒂提起他的中國血統(他的外祖父來自廈門),宣稱「只有中國可以幫我們」。杜特蒂受到最高規格的歡迎,簽署了漁業、貿易及中國投資等多項協議,最後並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大會堂做出戲劇性演出。「在這個場地,各位,」他在一項論壇上向中國菁英分子表示:「我宣告與美國分道揚鑣……美國已經迷失了自我。我將融入你們的意識流,我或者會去俄羅斯和普丁會談,我將告訴普丁,中國、菲國及俄羅斯可以和全世界抗衡。這是唯一辦法。」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自稱曾是同性戀,但遇到前妻後被治癒變成男人(AP)
杜特蒂曾宣稱「只有中國可以幫我們」,他簽署了漁業、貿易及中國投資等多項協議,最後並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大會堂做出戲劇性演出。(資料照,AP)

這不禁令人質疑,在削弱亞洲親西方聯盟的行動中,中國是否有了第一項斬獲。

菲律賓以前便曾經反美。如同許多開發中國家,菲國喜愛棒球帽、綠卡、迪士尼和援助的資金,但討厭被人使喚以及被外國施恩的感覺。杜特蒂政策急轉彎不像是全球構造板塊挪移,比較像是無法預測的民主的徵兆,以及菲律賓隨興的風格。二〇一六年三月,距離杜特蒂棄美投中的戲劇性轉折不到六個月前,菲國與美國才簽署「加強防禦合作協議」(EDCA),這項軍事協防計畫讓美國可以使用五個空軍基地,尤其是為了南海任務。

菲律賓對美國十分重要,因為兩國在一九五一年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在一九九〇年代初期上一波反美浪潮時,美國最後被迫關閉兩座對其冷戰區域防禦至關重要的大型基地。

第一座關閉的基地是距離馬尼拉北方五十英里的克拉克空軍基地,關閉的過程就像上帝的傑作一般。正當菲律賓在討論驅逐美軍之際,鄰近的皮纳圖博火山(Mount Pinatubo)爆發,克拉克遍及十四平方英里的軍事城鎮覆蓋厚厚的火山灰。住在當地的一萬五千人撤離。至少一百棟建物被毀;許多建物因布滿一層厚厚的灰泥而受損。整治費用高達八億美元,外加菲律賓要求每年八億美元的租金。

美國並不想待在不受歡迎的地方。共黨叛亂分子槍殺美國士兵。群眾在美國大使館外抗議。冷戰剛結束,蘇聯威脅已經解除,而中國尚未崛起。美國與新加坡、泰國均有軍事協議,在日本及南韓亦有基地。在更遠的東邊,美國在夏威夷有龐大軍事基地,並且是美國太平洋指揮部所在,關島存放了太平洋戰爭所需的彈藥,島上二七%人口都是美軍。由於不斷受到敵視、費用以及磋商困難,美國決定縮小在菲律賓的駐軍規模。美國自一九〇三年起便駐紮在克拉克,如今決定離開。沒有人料到僅僅一個世代的時間,俄羅斯便再度興起,而中國則甦醒成為凶惡的巨人。

20190830-習近平。(取自Getty)
沒有人料到僅僅一個世代的時間,俄羅斯便再度興起,而中國則甦醒成為凶惡的巨人。(資料照,取自Getty)

蘇比克灣的海軍基地,距離克拉克五十英里,是第二個關閉的美軍基地。蘇比克也受到皮纳圖博火山的影響,可是沒有那麼嚴重,美國傾向留下來。美國磋商「友好和平合作條約」以延長租期,但是菲國民粹情緒高漲,菲律賓參議院拒絕了。美國縮小目標,要求延長三年租期。這也遭到拒絕,因為菲國堅持美國必須公布是否在蘇比克灣存放核武。若要公開這種情報,便違背美國既不證實亦不否認軍艦、潛艦或飛機是否攜帶核武的政策。

及至一九九一年底,所有美國軍方人員都已接獲命令要離開菲律賓。這個海軍基地變成蘇比克灣自由港區,專供免稅拍賣、進口車輛、營造設備等的地區。然而今日,這裡並不是熙來攘往的商業港,而是一片大馬路、巨大機棚的空曠地區,成排的營房改建成快餐店、飯店和按摩院。小型的機場、老舊的飛機、生鏽的機庫、跑道上蔓生的野草,像極了一九八〇年代傭兵電影的布景。美國軍艦仍會到訪,但沒有駐紮在當地,官兵不准進城。二戰、越戰、韓戰和冷戰期間,美國軍人在酒吧、妓院和吧女林立的大街上尋歡作樂。那些稚嫩或受過戰火洗禮的年輕水手早已不見蹤影。僅存寥寥無幾的酒吧,許多酒客是來此緬懷過去的退伍老兵,有些人還帶著老婆來,也有始終無法離開的退役軍人。

覆滿火山灰的蘇比克灣美軍基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蘇比克灣的海軍基地,距離克拉克五十英里,是第二個關閉的美軍基地。圖為覆滿火山灰的蘇比克灣美軍基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美軍基地成為菲律賓民粹主義發洩不滿的出口。可是,關閉基地卻無法終結菲律賓的歷史和國際地位,以及杜特蒂所說被當成殖民地的恥辱。沒過多久,菲國政府便要求美國人回來。當時,這是雙贏:美國需要增加在亞洲的據點,而菲國需要援助以對抗伊斯蘭極端分子。九一一恐怖攻擊,重新引發菲國南部延續數世紀的伊斯蘭暴動。美國特種部隊於是介入訓練及蒐集情報。然而此時卻發生中國崛起及入侵黃岩島。這不僅突顯菲國的軍事脆弱,亦暴露菲律賓經濟十分依賴中國,實際上每個東南亞國家都是如此。

自二〇一二年以來,中國便禁止菲律賓水果進口,宣稱它們不符合蟲害防治標準。數千噸的水果被沒收及銷毀。單是香蕉市場一年產值便達六千萬美元,影響工作及家庭生計。而這只是一個產業。中國故意讓菲律賓出口商忐忑不安。一些貨物被放行,一些則被扣押。他們無法確定一批貨能否過關,很顯然中國可以左右菲律賓的發展。菲國必須選擇是要犧牲經濟,抑或接受中國威權、金援,以及可以讓菲律賓成為現代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一方面,這個選擇再明確不過了,因為美國已無法再扮演這種角色。但在另一方面,菲國無法接受宗主國由美國換成中國。菲律賓自十六世紀以來一直受到外國勢力控制,每當她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便有人從中做梗。如同菲國參議員洪納山所說,而中國也發現到的,一個國家首先需要有強勁的政府與經濟,之後才能談發展。

一八九八年美國速戰速決打敗沒落的西班牙帝國,而在無意間成為菲律賓的宗主國。這場戰爭發生在加勒比海,美國拿下古巴與波多黎各。亦受西班牙統治的菲律賓提出投降書,確立美國成為太平洋強國。美國決定占據古巴,是因為三年多來當地遊擊隊動亂干擾了貿易,尤其是砂糖。其中也有政治壓力的因素,因為西班牙殖民政府的種種暴行。美國迅速戰勝,對古老的歐洲秩序構成重大打擊,而取得菲律賓所有權,亦使得美國意外成為太平洋強權。美西戰爭、干預古巴及拿下菲律賓,象徵著美國展開一項涉及貿易與人權的意識型態使命,而這項使命迄今仍構成美國外交政策的骨幹。

西班牙統治菲律賓達三百多年,由一五二一到一八九八年,美國總統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當時的想法透露出他的猶豫不決,以及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置菲律賓。他的結論是他無法為殖民提出辯駁;但他指稱美國國旗在外國飄揚不是為了爭奪更多領土,而是「人道因素」。

「當我知道菲律賓自己送上門來,坦白說我不知道該拿他們怎麼辦。」麥金利在一次雜誌訪談中表示。

在一個深夜,我突然想到。其一,我們不能把他們(菲律賓)還給西班牙。那樣太怯懦、不光榮。其二,我們不能把他們交給法國和德國,我們在東方的商業對手。那樣不划算、沒臉子。其三,我們不能任他們自生自滅。他們不適合自治,很快便會陷入無政府及暴政,比西班牙戰爭還要嚴重,其四,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接管他們,教育菲律賓人,提升、教導他們成為基督徒,蒙上帝恩典,我們儘量善待他們,如同基督代為受死的同胞。

值得一書的是,早在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下令攻打伊拉克的一百多年前,其前任者便明白,不論有多麼高尚的道德目的,太快解放一個國家將招徠危險。

麥金利亦面對持續不斷的伊斯蘭教動亂。美國於一八九九年接管時,便與摩洛人(Moro)發生戰鬥,他們驍勇善戰,美國只得請土耳其鄂圖曼帝國(Ottoman)代為談和。可是,頑強的摩洛人甚至不理會強大的鄂圖曼。這場戰爭打了十四年,直到一九一三年。美國死亡人數不及一千人。摩洛人傷亡則較為慘重,因為他們不願意投降。另一場摩洛戰爭從一九七二年持續到一九八六年,在一九七○年代中期戰事最熾烈時期,八成的菲國軍隊動員投入於對抗三萬多名摩洛戰士。傷亡人數超逾五萬人。

菲國南部的摩洛地區始終沒有真正的和平。除了舊有的摩洛團體數世紀來對抗西班牙人、美國人和他們自己的政府,還有受到中東伊斯蘭國(ISIS)和基地組織(Al Qaeda)鼓動的新團體。二○一七年,伊斯蘭國資助與支持的團體與菲國部隊戰鬥,攻占南部的馬拉維市(Marawi),由二○一七年五月到七月,促使杜特蒂總統在該地區宣布戒嚴法。

大約五%的菲律賓人,約四百萬人,是穆斯林。大多數居住在民答那峨,當地二千五百萬人有四分之一信奉伊斯蘭教。摩洛伊斯蘭動亂的核心位於蘇祿群島(Sulu),奇特的是,當地與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第一代國王,巴都葛叭答剌(Paduka Pahala),蘇祿東王,安葬於山東省。十五世紀初葉,巴都葛叭答剌偕王族等三百餘人親自晉見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歸國途中染疾,病故並安葬於山東省德州,景色優美的蘇祿東王墓已成為名勝古蹟。其後代子孫現今被視為回族。

中國近年來不斷迫害新疆維吾爾族的穆斯林,甚至設立再教育營對穆斯林進行政治洗腦。(圖/美聯社)
大約五%的菲律賓人,約四百萬人,是穆斯林,大多數居住在民答那峨。(示意圖,美聯社)

蘇祿群島的主要島嶼有巴西蘭(Basilan)、和樂(Jolo)和塔威塔威(Tawi Tawi),當地激進分子與菲國部隊發生戰鬥,死傷慘重。那裡可說是平民禁入的地區,如同以前敍利亞的拉卡(Raqqa)和伊拉克的摩蘇爾(Mosul),外地人可能遭到綁票及撕票。這個群島延伸到馬來西亞沙巴州和印尼。今日,當地大部分由伊斯蘭國組織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控制,以執行處決及綁架外國人質而惡名昭彰。

杜特蒂希望中國可以做到西班牙及美國沒做到的事,菲律賓的高鐵、公路和機場等新基建可以振興民答那峨的經濟,好向下一代證明為伊斯蘭教戰鬥並不值得。

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於一九四六年七月讓菲律賓完全獨立。可是美國仍維持軍事基地,沒多久便發生冷戰。美國維持了勢力,最終支持馬可仕的獨裁統治。直到馬可仕遭到推翻,菲律賓才真正有機會獨立自主,嘗試成為強大的民主國家。

一九八六年初,商人、修女、草根民運人士同心齊力,要終結馬可仕二十一年的統治。在他逃亡到夏威夷,示威民眾突破馬拉坎南宮的圍牆之後,馬可仕貪腐政權的不光彩象徵因而曝光,他的妻子伊美黛有三千雙鞋子和貪汙資金的金庫,而民間則是貧病交加。

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左)與其夫人伊美黛(Imelda Marcos)(右)1982年在洛杉磯體育館出席一場集會。(美聯社)
商人、修女、草根民運人士同心齊力下,終結馬可仕二十一年的統治。圖為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左)與其夫人伊美黛(Imelda Marcos)(右)。(美聯社)

菲律賓成為早期現代的民主轉型實驗,如同近年我們時常看到的。不熟悉討價還價和民主程序的妥協,軍方一次又一次發動政變,共黨與伊斯蘭好戰分子則利用權力真空發動新的動亂。西方投下的資金都進了貪瀆的口袋。後來的年間,東南亞的專制政權抬頭,菲律賓則觸礁沉沒。該國二○一六年的人均所得不到八千美元,僅僅略為領先印度,但遠遠不及中國,後者幾乎是二倍。41菲律賓亦遠遠落後許多其他地區。菲國嬰兒夭折率是每千名出生嬰兒便有二十二例死亡,是中國的兩倍,菲律賓人的平均壽命比中國這個專制強國人民少了五年。

由專制轉型到民主的陷阱在於公家機關疲弱、既得利益根深柢固、種族分裂,以及不懂立法制約要如何運作。菲律賓的經驗與埃及、伊拉克、烏克蘭等其他國家相似。如同麥金利總統所害怕的,在馬可仕倒台後,無政府與暴政叢生。

*作者為海外通訊記者、作家及製片人,嫻熟亞洲事務,曾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派駐可倫坡、德里、香港、馬尼拉及北京派駐記者,同時為BBC 美國公司、美國廣播公司(ABC)和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導新聞,並在多所大學授課。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強國爭霸南海夢》(Asian Water,時報出版)。   

《強國爭霸南海夢》(Asian Waters)  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強國爭霸南海夢》(Asian Waters) 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